典蕴文化网>故事>知道与做到

知道与做到

收录日期:2025-11-20 17:27:57  热度:9℃

看到一则小故事:有一次,美国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来中国给企业管理人员讲课。然而,听完课,很多人却感到大失所望。他们问杰克·韦尔奇:“您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杰克·韦尔奇回答:“那是因为你们只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知道”与“做到”,也就是知与行的关系,实在不是一个有新意的话题。可是因为二者脱节导致的天壤之别,又让人觉得总有发不完的感叹。

几千年来,我们的先贤一直在强调“行”的重要性。《荀子》有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朱子语类辑略》载有朱熹的类似观点:“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亦曾论述:“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孔子家语》则说:“知而弗为,莫如勿知。”言下之意,知道了却不去做,还不如不知道。可见,“做到”比“知道”重要,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

从“知道”到“做到”,需要付诸行动,克服种种困难。有的人,尽管“知道”却无法“做到”,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身上有一股惰性,总想不劳而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再一个就是停留在“知道”的空谈,光说不练,潜意识里从不把干实事当回事。可见,同样“知道”的事情,有人“做到”,有人“做不到”,差别就在肯不肯实干。“做不到”的人,或耽误于懒性子,或耽误于光说不练做表面文章,而耽误于空谈者尤其多。我们都知道,空谈误国、误事、误人,害处无穷。可是,在很多时候,有的人又偏偏热衷于空谈而不自知。到头来,成功对他来说,也就只能是一种空谈了。

猜你喜欢

  • 放人一马

    3年自然灾害时期,邻村一个少妇,因为实在不忍心看孩子挨饿,跑到邻居家里,偷了大约一茶杯的炒米。她用衣襟兜着,正准备走时,不料与回家的主人撞了个满怀。主人一阵大呼小叫,引来了全村的人。那年头,盗和娼是最让人不齿的。看热闹的人群,将无地自容

  • 过滤生命的遗憾

    三伯父算得上俺们这个家族中身份最高的人了,但他在职时,我们连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更不用说向他当面讨教些人生的诀窍了。去年他功成名就退了下来,才有机会接他来做客。恰在这时,我在单位竞争上岗受挫,意欲东山再起,正好请他做参谋。 第二

  • 一个心形小挂坠

    一 我的妈妈名叫波莉。在我进入堪萨斯城的一所市立学校读书那年,妈妈也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家庭主妇生活,应聘到我们学校,做了一名校车司机。 每天,我和同学们一起,乘坐妈妈驾驶的校车上学和回家。 半个学期后,我们这辆校车里,

  • 有一只眼睛叫良心

    医生告诉他,母亲除了有脊髓空洞症外,她的椎基底动脉主干狭窄80%以上,这根直供生命中枢的关键血管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导致昏厥甚至猝死。这两种严重病症都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大约需要十余万元的花费。 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里不富

  • 为不相识的人流泪

    从甘肃来我公司打工的阿园在养鱼池里游泳淹死了。他父母从老家赶来后,几次哭昏过去。孩子才19岁,是在业余时间出的事,公司补偿少,这对一个穷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公司工作忙,人手又少,为了省时省力,前去为死者送行的连家属带司机总共5人

  • 远行

    在我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我正在一列从上海到北京的火车上,我的远行就这样开始了。 至于去北京干吗,我自己也不知道,因为当时听说好像搞文化的人都要去北京。现在我告诉大家,其实不是这样的,搞文化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你有一颗想做事情的心。

  • 从容地摔倒

    初学单板滑雪时,经常控制不住身体平衡。每每即将倒地之前,便极力挣扎一番想重新调整,却反而摔得更疼更重,甚至引起运动损伤。 后来父亲教导我:该摔倒时就摔倒,顺其自然地从容摔倒既能避免伤痛,又可以减少体力消耗,提高滑行速度,从而达到一

  • 生活在此处

    生活在别处是一种虚妄的追寻。别处的生活永远值得我们去追寻,然而,它却是不真实的。每个人都向往着别处的生活,其实,别处仅仅是用来调剂此处的,真正的生活不在别处,而在此处。 有位帝王穷尽毕生精力,终于称霸世界,但他也老迈于病床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