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一磅亲情

一磅亲情

收录日期:2025-11-21 12:15:08  热度:10℃

一磅亲情

她终生都不会忘记故乡布里奇诺斯镇,不会忘记那些善良的人给她的那“一磅亲情”。在英国的什罗普郡,有一个名叫布里奇诺斯的僻静小镇。那是一个自然环境非常幽雅、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美丽的地方。二战时期,希特勒曾经秘密计划入侵英国后在这个小镇上建立纳粹总部。但当纳粹空军被英国空军击败后,希特勒改变了主意,因而布里奇诺斯镇幸免于战争的炮火,至今仍然是人见人爱的天堂。在这个小小的天堂里,有一个名叫“一磅亲情”的面包屋。它的主人,是一个78岁高龄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无论大人还是顽童,都亲热地叫她丽蓓卡。这是个非常著名的小店,数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口口相传着一个关于丽蓓卡的故事。到那里去旅游的人,除了观赏堪称绝版的自然风光之外,都会到丽蓓卡的面包屋小坐,听正在那里休闲的人讲述丽蓓卡年轻时的故事和“一磅亲情”面包屋的来历。

丽蓓卡幼时是个聪明美丽的小女孩,从小就跟外婆住在布里奇诺斯镇。她的爸爸是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妈妈是随军护士,没有时间照料她。尽管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是她仍然和镇子上许多同龄人一样,在外婆温暖的怀抱里,度过了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童年。

三位亲人的去世,给丽蓓卡年幼的心灵以巨大的打击,也给她的生存造成了困难。何况战争的阴云仍在扩展,小镇兵荒马乱,缺衣少食。就在她深感绝望的时候,淳朴敦厚的小镇人没有弃这个英雄的女儿于不顾,他们自发地把丽蓓卡接到自己家中,当做自己的女儿一样抚养,并且由镇上德高望重的老人牵头,讨论救助丽蓓卡的事宜。最后,他们决定,全镇所有人家,每天轮流给丽蓓卡提供一磅面包,并凑钱供她上学,他们宁肯自家的孩子饿着肚子,上不起学,也要保证丽蓓卡的粮食,保证她的教育。

就这样,丽蓓卡在全镇人的热心帮助和悉心照料下,度过了一生中最难熬的岁月。她穿着和其他孩子一样的衣服和他们一起上学,接受着比他们更多的亲情,慢慢地,她心灵上的创伤被抚平了。二战结束后,丽蓓卡在众人的帮助下,考上了英国皇家大学。

毕业后,丽蓓卡出人意料地放弃了前途一片光明的专业,放弃了在伦敦工作的机会,她说她终生都不会忘记故乡布里奇诺斯镇,不会忘记那些善良的人给她的那“一磅亲情”。她回到了小镇,用政府发给她的抚恤金,在镇子上开了一个面包屋,名字就叫“一磅亲情”,用以纪念小镇人对她无微不至的照料,更重要的,是接济那些生活有困难的人。

丽蓓卡的面包屋的门一直敞开着,小镇上的人以及路过的客人,可以随时到她的店里喝咖啡、聊天、休闲,饿了,自己去柜台上拿东西吃。吃完了,有钱就随便丢点儿,没钱也可以走人。数十年来,丽蓓卡的“一磅亲情”面包屋,接济了无数生活上有困难的人,还供10多个孤儿穿衣吃饭和上学。

现在,丽蓓卡虽然老了,但她的“一磅亲情”面包屋却后继有人,因为她收养的一个孤儿正帮她照顾着面包屋,并准备在丽蓓卡过世后,当面包屋新的主人。“一磅亲情”面包屋,成了布里奇诺斯镇除秀丽山水之外,一个非常响亮和温馨的品牌。

意林札记

《一磅亲情》从侧面反映了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些为国家的利益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爱国者,他们永远把这样的人敬为英雄。因此,英雄的遗孤受到了比自己的孩子还要好的待遇。就这样,一磅亲情的故事应运而生。故事中的丽蓓卡,这位英雄的遗孤便有了更多“离不开”的亲人。所以,在亲人的关爱下成长起来的丽蓓卡回到亲人身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不难理解了。

猜你喜欢

  • 腰斩

    小说、戏曲描写的包公故事中,包公把罪人处死用的是虎头铜铡,施行时罪人被平放于张开的铡口下面,从腰间铡为两段。如包公下陈州铡了四国舅,在开封府铡了驸马陈世美、后来又铡了亲侄儿包勉等等。这些故事当然只是根据传说编撰的,事实无考,但这种铡人的做法

  • 周恩来为什么没有后代

    1925年8月初,21岁的邓颖超只身从上海来到广州。5年未见的恋人应自己的呼唤而来,然而广东区委正全力领导省港大罢工,周恩来无法抽出时间去码头迎接自己的恋人,只好委托秘书陈庚拿着邓颖超的照片去码头上接。可拥挤的人群还是没有办法让邓颖超见到陈

  • 揭秘:明代土豪的日常生活有哪些

    奢靡之风遍江南有明一代,商业高度发展,嘉靖以来,工商业勃兴,许多人因此发财致富。当时的徽商以鱼盐为业,家中白银有上百万两,家产二三十万的不过是中小商人。而明初崇尚俭朴的风气逐渐消退,富豪们开始享受、炫耀生活。顾炎武评论说:“自神宗以来,黩货

  • 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

  • 击石燕鸣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

  • 赵氏孤儿

    有一出古戏叫《赵氏孤儿》,演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其中就有两个人以生命为代价信守诺言的情节。春秋时候,赵国有个忠臣赵奢,遭到奸臣屠岸贾的诬陷,被杀了。临刑前,赵奢对他的两个门客程婴和杵臼说:“我死后,你们一定想办法保住我的儿子,日后让他为

  • 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以用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

  • 司马穰直

    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军事家司马穰苴是一个信守军规的军事将领。有一次国君的亲信庄贾视察军队,不按规定的时间到达军营,司马穰苴依军令要将庄贾斩首。国君派人为庄贾求情,这个人未经允许就将马车驶入营门。司马穰苴就杀了此人的仆人和驾车的马,以示惩戒。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