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千里追债

千里追债

收录日期:2025-11-21 09:00:20  热度:8℃

千里追债

浩东大学毕业留在大城市工作好几年了,几年来他铭记一件事:还李大爷的债!浩东是个孤儿,是邻居李大爷资助他八万元钱读完高中、大学的。李大爷资助浩东有两个条件:一是浩东要读完大学,二是浩东毕业挣到钱后必须还钱,为此浩东还打了一张欠条。

浩东有了工作后,慢慢存折上攒够八万元,他正要还债,谁知这时女友横插进一杠子,要他赶紧买房,说得很坚决:“没有新房我是绝对不会嫁给你的!”无奈,浩东安慰自个儿说,反正李大爷有退休工资,也不急等着这钱用,这钱以后再还吧。这么一想他便拿这钱交了首付。

当浩东再次存够八万元的时候,他的心态又有了些微妙的变化。存下这八万元钱比起以前难多了,工作越来越辛苦,社会变得更复杂,没钱的日子从小到大过够了,太可怕了。思来想去,浩东一狠心做出一个决定:债再拖上一拖,李大爷孤身一人,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用?再说、再说……李大爷都七十多了,还能活多长时间?说不定一觉醒来人就没了,那时就用不着还债了。浩东这么狠心地想着,随即更换了手机号码,这样一来就不怕李大爷找自己了。

有一段时间,浩东到外地出差,回来得知,有个姓李的老大爷这些天,天天来公司找他,见左右等不到就走了,临走时还留下一封信。浩东吓了一跳,李大爷从千里之外找上门,肯定是来要钱的!

浩东提心吊胆看完信,果然不错,李大爷正是要钱的,信内只有一句话:孩子,还记得那张欠条吗?

李大爷以前经常这么叫他,现在这一声久违的“孩子”差点弹出了浩东的眼泪,可片刻工夫他又心硬起来:李大爷,钱来得太难,我真的不想还你了。

回过身浩东就辞了职,这样一来李大爷就彻底找不着自己了,反正这破工作也不值得留恋。

浩东辗转来到另一个城市,又找了一份新工作。可在夜深人静之时他却常常醒来,然后眼望天花板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李大爷打我的老手机号码了吗?他到老单位找我了吗?他是不是真的急要钱用?对不起……

就在浩东无数次祈祷李大爷忘了这事时,意外出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浩东在居所附近的电线杆上看到一则寻人启事,上面写着:浩东,我的孩子,你在哪里?你忘了那张欠条了吗?

难道李大爷曾经在这地段见过自己?浩东越想越紧张,决定再换工作、搬家,这座城市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不信李大爷就能找到自己。

这么着浩东就又伤筋动骨地辞工作、找工作、退房子、租房子,大费周折了一番,谁知还没安稳多长时间,李大爷又出现了。

这天晚上浩东正看着晚报,忽然一个激灵全身一抖,像是给钢针狠狠刺了一下,手中的茶杯砰然落地。原来在晚报夹缝里看到一则寻人启事,写的是:浩东,我活不长了,你就不能见我一面吗?

李大爷如此不惜钱财、大动干戈地寻找自己,看样子这钱他是非要不可了!浩东不停地喘气,终于想和李大爷来个正面交锋。

浩东按晚报上留下的电话号码拨通后,还没来得及改变自己的声音,就听电话那头是个陌生人声音。那人自我介绍说是律师,浩东大惊,李大爷这是要通过法律手段索债?

谁知律师淡淡地说了一句:“你是浩东吧?李大爷走了,刚刚走的。”

浩东听了张口结舌,心头一片空白,原先想好的假话一句也说不出来,一时间不知道是悲伤、惭愧,还是庆幸,这时律师又说了:“李大爷临走时留下一封信,让我转交给你,你能告诉我你的地址吗?我好寄给你,要不,我当面交给你也成。”

浩东猛地回过神来,慌忙说:“我忙得很,不方便收信,这样好了,你就读给我听吧。”

电话那头律师一下子听出了浩东的话里话,他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放心好了,我根本不是引你出面要钱,李大爷已不要那钱了,现在我就把信读给你听。”

律师低沉地读了起来:浩东,我老了,离死不远了,可就是放心不下你,我是看着你长大的,你是个苦孩子,我喜欢你,也可怜你,所以当年资助你上学,到现在我还是不后悔。现在我千里迢迢地找你,确实是为了要钱,可也并不完全是为了要钱,我都要走的人了,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用呢?我只是告诉你一个做人的道理,那就是言而有信。孩子,你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一定不能昧着良心做人!

信一字一字地读完了,律师最后意味深长地说:“浩东,告诉你一件事,李大爷确实不跟你要钱了,欠条他也当着我面烧了,可他还是留下一句遗言,就是希望你还债。他要我给你三天时间考虑,到时候你想好了还打这个电话。浩东,记着李大爷信里最后一句话,一定不能昧着良心做人啊!”

浩东手握话筒好半天没回过神来,而接下来的三天时间更是度日如年、寝食难安,李大爷的遗书如冬日阳光、如涓涓细流,使他温暖如见亲人,有一种想痛哭的感觉,钱真的该还了,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自个良心真的过不去啊!

谁知就在这时,未来的丈母娘出面了,她说:为了体面地让女儿出嫁,浩东必须拿出十万元!浩东一下子崩溃了,要知道房贷还月月压在肩头哩……

三天的时间到了,浩东走投无路,他一拨通律师的电话,就失态地叫道:“律师先生,我真的拿不出这笔钱,我没办法,我对不起李大爷……”

律师听了半晌无语,然后长长叹了口气,说:“你太辜负他老人家了!对了,李大爷还留了个遗嘱,他说如果三天后你还钱的话,钱你还是收回,并且,老家县城他名下估价四十万的房产也赠送给你。如果你不还钱的话,他将把房产赠送给县慈善协会,作为寒门学子的助学金。李大爷说他这辈子没有小孩,所以最喜欢小孩,最见不得孩子受苦,他永远不后悔对苦孩子的资助……”

放下电话,浩东抱头嚎啕大哭,他悔啊,揪心的悔,可这回真的不是因为房产,不为钱,只为债,因为李大爷的债他这辈子也还不清了。

猜你喜欢

  • 穷秀才中举

    有个穷秀才,穷得帽子剩个框,裤子没有裆,鞋儿没有帮。家中只他一人,吃了早饭没夜饭,真是门前讨饭棍,嫡亲姑母也不认。穷秀才人穷志不穷。他一心一意念书,到二十五岁上,考中了第三名举人。报喜的来了,穷秀才正在捉虱子,一听说自己高中了,倒弄得手脚都

  • 盐商选账房

    清朝时候,扬州有个盐商叫陶澍,是扬州首屈一指的大富翁。他开的盐栈有好几个,手下管事的多得数不清,但就是缺个精明的账房先生。陶澍为了招个称心如意的账房先生,便想了个办法,公开招聘账房先生,告示贴满了扬州的四乡八镇,连邻近的安徽、浙江都有。那时

  • 宝贝青石板

    有条小河边,住着个编席子的小伙子。他每天清早起来,就把芦苇放在家门前的一块青石板上捶,然后劈成蔑片,编芦席,整天不闲。这块青石板不知被他捶了多少次,光滑得像镜子一样。一天早上,他又在青石板上捶芦苇,有个老道人走到他跟前,指着那块青石板说;"

  • 独骨奇人

    从前,前隍村村西头一户姓丁的人家,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的胸肋骨连成一块,大家就叫他独骨。独骨是个奇人,他的奇事多呢!独骨自小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天,独骨的妈妈到邻居家借米回来煮饭,走在路上,一不小心,米翻了满地。妈妈连忙把

  • “四鼎甲”的故事

    自从唐太宗推行科举取士以来,只有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三鼎甲"。哪有"四鼎甲"呢?这里有一段故事。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败兵来时,男的吃刀,女的被污。因此百姓一听有元兵前来,纷纷入山躲避。洛阳附近有一家富户,当家的姓高,名叫高君善

  • 抢老子

    从前,有个叫王老三的老头子,两个儿子都成了家,这两个儿子对老子狠呢!要老子每天拾五十斤柴,拾不到柴就没有饭吃。一眨眼到了冬天,天落着大雪,老大还要逼着老子出门拾柴,王老三没有办法,只好背着菜篮出门。他到了山脚下,满眼雪白,只好用手扒着雪找柴

  • 张百万招婿

    话说洛阳城里有一个张家庄,庄里有一个姓张的财主,家有良田千顷、银钱无数,人称张百万。张百万年近六十,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年方二八,生得那是花容月貌,张百万爱若掌上明珠,一直舍不得许配人家。在女儿十八岁那年,张百万终于沉不住气了。他带了行

  • 鉴定

    前清年间,朝廷连年平叛剿乱,赈灾抚民,需要大笔银两,于是雍正皇帝便对自己的臣子下了手:凡是犯了事的官员,不论官衔大小,一律抄没家产,悉数充公。这年,御史弹劾两江总督唐尧文贪赃枉法。此时京城不少大臣为唐尧文说情,说他为官数十年,并没出过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