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方言>青海方言用语

青海方言用语

收录日期:2025-11-20 13:45:08  热度:14℃

称谓

父亲:汉族称爸爸、爹爹、大大、阿大。

回族称阿爸、阿大。

藏族称阿爸。

母亲:汉族称阿妈、妈妈、姆妈。

回、藏、蒙古族均称阿妈。

伯父:汉、回、藏族均称达达,蒙古族称阿麻。

伯母:汉、回、藏、蒙古族均称妈妈。

叔父:汉族、回族称爸爸。

蒙古族称阿奴后。藏族称阿库。

婶母:汉族、回族称婶婶。

藏族称阿奶。

蒙古族称安尼。

兄:汉、回族称哥哥,弟媳称阿伯子

蒙古族称阿哈,藏族称阿若。

嫂子:汉、回族称嫂子、新嫂。

藏族称阿姐、新姐、什冒。

蒙古族称外旦根。

姑父:汉、回、藏、蒙古族统称姑父

当面随夫称或随子女称。

姑母:汉、回、藏、蒙古族统称娘娘。也按姑父姓氏称赵娘娘、王娘

祖父:汉族、藏族、回族称阿爷。

蒙古族称阿尼爷。

祖母:汉族、回族称奶奶

藏族称阿丫。

蒙古族称尔吉。

外祖父:统称外爷。

外祖母:统称外奶奶。

舅父:统称阿舅

舅母:统称舅母。

表兄弟、表姐妹(父、姑父的子女)。

统称姑舅哥、姐、姑舅兄弟、妹子(指舅父、姨父的子女)

姨父:对母亲姐妹丈夫的统称。

姨娘:对母亲姐妹的统称。

姻兄、姻弟:代称大舅子、小舅子,当面对姻兄随妻称大哥,随孩子称阿舅,姻弟直呼其名,或随孩子称阿舅。

襟兄弟:妻子的姐夫或妹夫,代称挑担,当面随妻称。

曾祖父:统称太爷。

曾祖母:统称太太。

二哥或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统称隔山兄弟、隔山姐妹。当面则以兄弟、姐继父、继母:统称大大、阿妈,对继母也有称姨娘的。

方言词语用语

庄廓:家庭房舍的围墙。

主房:按不同地区的地势环境确定主房位置,北为主的地区是北房、西为主的地区西房是主房。主房亦称上房。

对房:与主房对称的房屋。

角房:庭院四角的房屋。

过庭:前后两院,由前院进入后院走道两旁的中间一排两面有窗户的。

圈圈:厕所。

角院:四合院内靠主房两侧的小院。

照壁:建在大门内或门外的一块照墙:

门楼:建在大门顶端的楼房。

土炕:用土块砌起盖以石板的土炕。板炕:用木板做成的炕。

家具用语

炕柜:置炕侧,放衣物的柜子、柜上连做书架的叫书架炕柜

炕桌:置于炕上,吃饭用的桌子。

扁箱:平面开的长方形木箱。

联桌:四屉两门的柜。

方桌:四方形的四腿高脚木桌

单桌:长方形的木桌。

条桌:长条形的高桌。

也叫八仙桌。

圆桌:圆形高桌,或在方桌上套一木制圆面的桌。

兀凳:高腿方凳。

板凳:高腿长条凳。

立柜:一般是一对,用于放置衣物。

琴桌:有木雕花纹装饰,八条腿,腿高而放于地下的叫琴桌,在炕上叫炕琴子。

锅头:置锅烧饭的锅台。

托笼:蒸笼。

蒸篦:放人铁锅,卜烟热食物的用具。

馄锅:铁制或铝制,用以炮馍。

茶窝:有铁制、石制和木制的,用以捣碎调料等物。

风匣:风箱。

漏笊:用铁丝或柳条、芨子编制的有小孑L的勺子,或在铁勺上钻出若干小孔用以从汤中捞取食物的用具。

农具用语

铧张:格子、犁辕、犁头、铧尖的总称。

耱子:用柳条编成,用以耱地。

耙:有木制铁制两种,用以耙地。

碌碡:用花岗岩做成八楞石滚,用以碾场。

碾杆:驾在牲畜脖项上用以拉碌碡的木杆。

围脖:用皮、布料制面,内装以草,套在耕畜或车马脖子上的防护设备。

筋叉:扬场用的五股权,有铁制木制两种。

叉扬:挑草用的两股权。

栽把:将芨芨草栽进小铁环,加木把做成的扫把。

掠杆:带枝条的桦树枝,碾场时用来掠草。

榔头:长尺许,直径八九公分的圆木上钻孔安把用以打土块。

背斗:用芨芨草或灌木枝条编成,放上背带,用以背东西。

花栏:用灌木枝条编成,比背斗大,编制时周身留有大孔,用以背衣草。

连贯:两个小背斗连在一起,搭在牲畜鞍上,驮运粪土或其它东西。

衣着用语

汗褶子:衬衫。

夹夹:背心、有夹、棉两种。

布衫:单层布料小斜襟长衣。

帮身:双层小斜襟K衣。

也有斜襟的。短棉袄,有大襟和对门襟之分。

长衣的外套,双层对门襟短褂。

有皮筒袖、棉筒袖、长尺许,冬季套在袖口上,作防寒护手之用。

鸡窝:棉鞋。

套裤:只做两条裤管,套在裤子上,系在裤带上。

老衣:给老人准备的葬衣,也叫寿衣。

孝衫:老人亡故后,儿孙在丧期穿着的白布长衫。

穿布:回民给亡人裹尸用的白布。

饭食用语

蒸馍:白面做的有:馒头、刀把、油包);

花卷、月饼、包子、(肉包,糖

杂面做的有:油花,白面,杂面共做的叫砖包城。

馄馍:馄锅子。

烙馍:锅块、锅贴、旋旋、曲连、干粮。

炒面:青稞炒面、燕麦炒面、熟面。

白面做的饭:长面、拉面、臊子面、杂酱面、凉面、清汤面片、炒面片、寸寸、旗花、旋面叶、扁食、馄饨、酿皮。用小麦原粮做麦仁饭(腊八饭)。

杂面做的:丁丁、巴鲁、破布衫、面起、面鱼儿、搅团、拌汤;

青粮食品:煮豆角(蚕豆、豌豆), 青稞、麦索儿(注:青粮食品即半成熟的鲜粮食品)。

用米做的:枣糕

这篇有关于青海方言用语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



猜你喜欢

  • 福建成语

    拍风逷雨--刮风下雨好头好尾--善始善终半瞑三更--半夜三更大头大面--大头大脸无停无歇--毫不间断爬山挖怜--翻山越岭骹手力健--身强力壮摊骹舞手--手舞足蹈头弹尾翘--机灵敏捷起骹动手--大打出手,动手动脚起早睏暗--起早摸黑花哩猫糟-

  • 福建俗语之美-民间俗信

    一、命运.「落土时,八字命。」生下来之时,命已注定。.「命带骨,削未律(左边改为提手旁)。」命在骨头里,削不掉。表示不须改命了。.「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一切是命中注定,一点儿也由不得人。.「恨命莫怨天」一切是命,莫怨恨别人。.「一枝草

  • 福建俚谚语

    七留八留无离福州。铁打延平府,纸糊福州城(南平难攻,福州易失)。见蛇不打三分罪。食在在做赖赖工钱都还在。眠床下踢毽平平悬(床下踢毽子同样高,不分高低)。七哥问八哥共汝差不多(保守者只求不比人差就行)。心肝搭搭,伓惊菩萨(问心无愧,不怕鬼神)

  • 闽南语歌曲学习--欢喜就好

    陈雷《欢喜就好》经典歌曲《欢喜就好》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成为两岸票选闽南语十大经典名曲之一。里面我把欢喜就好的歌词闽南语翻译成国语,还有翻译为普通话谐音,让大家更好的学习这首歌。欢喜就好的国语拼音注释版歌词人生海海 甘需要拢了解(人生像海一

  • 福建谚语之美-家庭伦理篇

    一、教养.「好子好七逃,歹子不如无。」养到好的孩子是令人欣慰的,而养到坏的孩子会製造许多问题,不如不要生养。.「七坐,八爬,九发牙。」小孩成长有一定程序,通常是七个月会坐,八个月能爬,九个月就长牙齿了。.「会行晬一,昧行晬七。」小孩开始学走

  • 闽南语视频教学第七课(子音3)

    闽南语视频教程第七课(子音3)这是美国哈佛大学台语课程教授李勤岸编著的《哈佛台语101》闽南语视频教程。闽南语,或称闽南话,在台湾亦称为 台湾话、台语、河洛语等,另外也有福建话(东南亚,港澳,海外)的称呼,属于汉语闽语的一种,也是最具有影响

  • 闽南语歌曲学习--浪子的心情

    卓依婷 -浪子的心情《浪子的心情》是十大闽南语金曲之一,《浪子的心情》原唱是叶启田,1964年推出第一张唱片,1968年在台湾获台语歌曲大奖,登上台湾宝岛歌王”的宝座。1988年,他的《浪子的心情》专辑推出,当年冲破百万张销量。

  • 福建莆仙话试题

    1."子婿"是什么?(皆为普通话,不是音译~)(10分)A.女儿的老公 B.儿子的老婆2."啊骚"是什么意思??(10分)A.白痴 B.坏蛋 C.贱货 D.调皮3."我们"应该怎么讲?(10分)A.古麻 B.无垠 C.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