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方言>粤语中为什么称父亲为老豆?

粤语中为什么称父亲为老豆?

收录日期:2025-11-20 07:40:37  热度:7℃

老豆”是广东人称自己父亲的习惯口头用语,甚至当面也这样称呼,如向客人介绍自己的父亲,习惯说“这是我老豆”。不明就里的人一听称自己父亲为老什么,似乎有些不大尊重,不大有礼,其实不然。

要知道“老豆”可不是“老头”,“老豆”应是“老窦”。这是引用了五代人窦禹钧教子有方,后来五子登科的故事,以表示对父亲极端尊崇。翻阅旧《三字经》,里面有这么一段“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据说,窦燕山,姓窦名禹钧,燕山是他的出生地,官居右谏大夫。窦禹钧操守清廉,当仁不让。建义塾,请名儒以教贫士,尤其教子有方,五子(长仪、次俨、三侃、四诵、五僖)经他细心教养,皆出仕成名,号为窦氏“五龙”。明清以后,《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必读的教材问世,自此,书中的典故脍炙人口,广泛流传。

于是窦燕山成为世人景仰的“模范父亲”,人们往往把教子有方的“父亲”喻为“老窦”。

由于粤语方言的“豆”与“窦”同音,遂“老豆”被作为对父亲的尊称。

港人称父亲“老豆”源自《三字经》

香港回归祖国后.内地与香港的交往交流更加频繁、广泛。因此.了解和应用香港的称谓风习很有必要。用粤港俗谚说,就是”人入乡随俗,船进港随湾。”香港是中文及英文都通用的地方,香港因毗邻广东.人们在各种社交场合中习惯使用粤语,所以,在称呼时既有地方习惯,又夹杂有英语的音译。香港同胞对陌生人男士一般称“先生”,女士称“小姐”、“太太”,中年妇女称为“小姐”也无妨。年纪大的下层市民称“师奶”、“阿婶”更显亲切。在非正规场合,对中年以上的男人可称“阿叔”、“阿伯”,对年轻男女可称“哥哥”、“姐姐”。对男性来说,称“兄”的频率很高,甚至年纪大的称年龄小的也喜欢以“兄”称呼。香港同胞除极相熟外.不宜在姓氏前冠以”老”字,一般相熟男人亦可称“老友”、”老细”(不宜发子女士之口)。但“工友”、“大姐”、“姑娘”一类称呼已不合时宜。对于注重图吉利、讨口彩的香港同胞来说,有的称谓是大有禁忌的.香港的中老年女性就忌称“伯母”。说是“伯母”与“百无”谐音。百无意味着一无所有,是穷光蛋。无论做生意的人或是普通家庭妇女,都忌讳这种称呼,而称之“伯娘”就显得亲切多了。

香港同胞虽然生活接近西方化,比较开放,但他们的日常语言、生活习惯还保留着一些古老传统的忌讳,如果不熟悉他们的习惯,在人际交往中恐怕会发生不快。内地群众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妻子或丈夫时,往往会说”这是我爱人”。但对香港同胞来说,这个称谓是说不得的,“爱人”的称呼在英语中是指”情人”,俗为“相好的”。据说,不少到祖国内地探亲旅游的香港同胞,听到内地许许多多的老夫老妻互称对方为“爱人”,有的大惑不解,有的失声而笑,有的心里自问“难道这么多老人都在谈情说爱吗?”原来,在香港只有恋爱的男女才互称“爱人”,而介绍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和别人相识时,一般说“他是我的先生”,”她是我的太太”,称别人的丈夫和妻子时,也是“你的先生”、“你的太大”。

香港的语言、称谓并非只有崇尚洋文的趋向,它对中国古文化的营养,也是竭力吸收的。譬如.香港同胞称父亲作“老豆”就是一例。“老豆”,是广东人称自己父亲的习惯口头用语,甚至当面也这样称呼,如向客人介绍自己的父亲,习惯说“这是我的老豆”。不明就里的人一听称自己父亲为老什么,似乎有些不大尊敬.不大有礼,其实不然。要知道“老豆”可不是”老头”,”老豆”应是“老窦”。这是引用了“五代”人窦禹钧教子有方,后来五子登科的故事,以表示对父亲极端尊崇。翻阅旧《三字经》,里面有这么一段三字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据释,窦燕山,姓窦名禹钧,燕山是他的出生地,官居右谏议大夫。窦禹钧操守清廉,当仁不让。建义塾,请名儒以教贫士,尤其教子有方,五子(长仪、次俨、三侃、四俑、五僖)经他悉心教养,皆出仕成名,号为窦氏”五龙”。明清以后,《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必读的教材问世。自此,书中的典故脍炙人口,广泛流传。于是,窦燕山成为世人景仰的”模范父亲”,人们往往把教子有方的“父亲”喻为“老窦”。由于粤方言的“豆”与“窦”同音,故此“老豆”遂被作为对父亲的尊称。

在香港,人们对政府机关公务员、警察等习称“阿sir”,女性称“mlss”、“madam”。小商店站柜台的称“老细”、“事头“、“事头婆“。工人、艺匠、服务匠等称“师傅“。男侍应、售货员可称“伙计”,但不如“老友”好。女侍应仍称“小姐”。香港对职衔称谓“某经理”、“董事”者很少见。多数称“某先生”,介绍时则说“这是(职衔)某先生”。惟对在教育界任职的人士则以职衔相称.如称之“某校长“、”某主任”以示尊重。对上司或官员常称“某slr“,如果你称之为“同志”那恐怕就让对方感到好笑了。也许你会产生疑问“同志”的意思不是泛指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吗,再说内地使用频率较高的称谓也是“同志”。可在香港,“同志”这一称呼不但很不吃香,而且说不定还会引出麻烦来。香港同胞习惯把“同志“视之为同性恋者,于是乎就有“男同志“、“女同志”之称,也就是男同性恋者或女同性恋者的别称。而在几个年前,香港有一个流传于江湖圈的称呼“老同志”(简称“老同”),却是指一般吸毒的人士。后来,又被称为“道友”。

由此可见,在内地的尊称或习惯称呼,到香港不一定行得通。但是我想,随着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人事频繁交际往来.以及历史的前进.差异的磨合,彼此的称呼一定会不断得到理解,甚至相互引用。

这篇有关于粤语中为什么称父亲为老豆?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

猜你喜欢

  • 客家方言 “假斯文 真系补桶师傅”

    客家每个方言都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而且故事中有故事,这折射出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反映了客家人多姿多彩的生活从中悟出人生真谛!这就是历史悠久民族庞大的客家人。 客家人笑那些假斯文”或遇上鲁夫&rdq

  • 客家方言 有钱亲哥哥,无钱死过摸

    从前,有一对夫妻,老公是个淳朴老实人,老婆却是个见钱眼开者,两夫妻经常为了钱而吵架。老公有钱给她时,老婆便每日温情的叫唤:短亲哥长亲哥~端茶送水,殷勤侍候。把老公服侍得妥妥当当。一旦老公没钱给她了,便马上换了一副嘴脸,动不动开口臭骂

  • 客家方言:太子菩萨,年年十八

    客家梅县人对那些办事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人,经常会说太子菩萨,年年十八”,此见方言是有真实故事来历的,下面让客都网小编一一道来! 太子菩萨,年年十八”是梅县阴那山灵光寺中的一尊佛像,用檀木雕刻

  • 客家方言:自家个孙子 屙个屎也伯公子一样

    客家文化博大精深,客家方言也是其中的精髓。客家人对那些自私偏心的人,常说他是自家个孙子,屙个屎也伯公子一样。”这个方言由此而来! 从前,有个老太婆,自私偏心,对于自家人的所作所为,总是偏爱,对于他人的作为,

  • 马英九:祖先来自客家文化陕西扶风 学客家话更有信念

    4月22日讯 据中评社报道,马英九21日下战书到苗栗介入桐乐花舞、春旅客庄”开幕,出格感激苗栗县长刘政鸿帮他寻根,他的祖先和通霄马家庄的祖先,同样来自陕西省扶风县,跟客家有渊源,让他对学客语有更大的信念。 马

  • 客家方言 年三十晡还唔知哪家食

    客家地方,如果有人向一些男孩子多的老人道喜,说:恭喜你,真好命啊!”对方往往会说:讲什么好命呢,将来呀,年三十晡还唔知哪家食呢!”这是担心老了以后,孩子不孝顺,过年都会无人喊他吃饭。为什么会

  • 客家方言:莫嫌衫长,爱嫌背寒

    客家人对那些出了问题不检查主观,只怨客观的人,就劝他道:你莫嫌衫长,爱嫌背寒”。传说这话里头有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相貌也长得不错,但由于先天残废,胸突而背驼,要做衫时,就往往难为了裁缝师傅,

  • 美国外洋客家文化交客家文化流协会创立 邱绍芳客家话致词

    中新社洛杉矶4月16日电 内地时刻4月16日,酝酿已久的美国外洋客家文化交换协会在洛杉矶创立,海宁、缅甸等8个同亲会的数百名客老家亲欢聚一堂,道贺交换协会的创立并接待中国中央电视台客家足迹行”摄制组的到来。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