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新华字典>藏的字典解释
cáng,zàng

藏  部  首
部外笔画
14
藏总笔画
17
藏  结  构
上下结构
藏造字法
形声
繁体字
藏统一码
U+85CF
藏五笔86
ADNT
藏五笔98
AAUH
藏  仓  颉
TIMS
四角号码
44253
汉字编号
3392

藏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cáng,zàng  ㄘㄤˊ,ㄗㄤˋ

藏字笔顺

横竖竖横撇折横撇横竖折横竖折折撇捺 藏的笔顺

基本含义

cáng   ㄘㄤˊ ◎ 隐避起来: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 ◎ 收存起来:收藏。藏品。藏书。储藏。

英文翻译

conceal   hide   stor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cáng  〈动〉 (1)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 储积,收藏 [store]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4) 隐匿 [hide]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6) 怀有 [nurse]。如: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cáng][《廣韻》昨郎切,平唐,從。]“匨2”的今字。亦作“1”。亦作“蔵1”。“臧2”的今字。(1)隐藏;潜匿。(2)收藏;储藏。(3)怀,藏在心中。(4)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②][zàng][《廣韻》徂浪切,去宕,從。](1)储存东西的地方。(2)宝藏。(3)内脏。后作“臟”。(4)埋葬。(5)墓穴;坟墓。(6)佛教经典的总称。后也称道教经典。(7)我国少数民族名。详“藏2族”。(8)西藏自治区的简称。[③][zāng][《集韻》兹郎切,平唐,精。](1)草名。(2)通“臧”。善。(3)通“贜”。窝主。

音韵参考

[上古音]:阳部从母,dzang[广 韵]:昨郎切,下平11唐,cáng,宕開一平唐從[平水韵]:下平七阳·去声二十三漾[粤 语]:cong4zong6[闽南语]:chong5,chhang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藏;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1064第22〔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𠀤音鑶。【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又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又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 又才浪切,音臓。【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 又與臓通。【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𠀤氣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說文】《漢書》通用臧。考證:〔【晉語】文公之出也,豎豆須守藏者也。〕 謹照原文豆改頭。〔【周禮·天官·醫師】參之以九藏之動。〕 謹照原書醫師改疾醫。

字源字形

藏字字源字形

藏字组词

暗藏  安藏  昂藏七尺  昂藏  奥藏  百元大钞藏猫图  百骸六藏  白藏  豹藏雾  保藏  宝藏  苞藏祸心  苞藏  包藏奸心  包藏祸心  包藏  被褐藏辉  备藏  避迹藏时  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