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颈性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颈性眩晕

刘德玉 陕西中医学院骨伤研究所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属中医“眩晕”范畴。笔者临证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组成和用法 法半夏9克,天麻9克,白茯苓10克,陈皮10克,白术10克,苍术12克,生草6克。水煎2次共对为500毫升,早晚2次温服,14剂为一个疗程。

功效 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 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表现为眩晕,头重,耳鸣,恶心,呕吐,呃逆,个别患者有猝倒、持物落地和复视等症状,舌质淡白,苔厚腻或黄厚腻,脉弦数、弦滑或滑数。颈部活动可诱发上述症状的发生。

方解 本方在《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上加减。数年临床观察发现,颈性眩晕多实少虚,实以痰著,其病缘于脾湿生痰,肝风内动所致。痰浊蒙蔽清窍,风痰上扰,故眩晕、头重、耳鸣;痰气交阻,浊阴不降,故胸闷、呕恶、呃逆。治宜化痰熄风,兼健脾燥湿。方中以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以天麻化痰熄风而止头眩,二药合用,为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李杲云:“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为君。以白术、苍术为臣,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健脾燥湿,化痰降浊,与法半夏、天麻配伍,祛湿化痰,祛风止眩,升清降浊之功益佳。茯苓健脾利湿,与苍白术相合,尤能治痰之本;陈皮理气化痰;生草和中,消痰解毒,调和诸药。诸药为伍,使风熄痰消,眩晕自愈。

加减 痰浊加菖蒲10克,远志6克;头晕,目干、涩加杭白菊10克,钩藤10克;项背强痛加葛根15克,姜黄8克;瘀血加丹参15克,郁金10克;舌苔厚腻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呃逆、胸满闷重加旋覆花10克,生牡蛎15克;肝阳上亢加石决明30克,生龙牡各30克;耳鸣重加磁石30克,蝉衣8克。

猜你喜欢

  • 自拟方治湿疹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湿疹是一种变态性疾病,临床比较多见。中医学文献中虽无湿疹之名,但对有些疾病的记载与湿疹相符合,如“奶癣”、“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其发生多与体质因素有关。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或素患

  • 表里两解治内热

    蒋玉清 安徽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李某,女,68岁。2011年4月15日初诊。患者自诉胃热明显,脸红发热,纳可,心烦,汗出恶风,大便6日未解,易困,疲倦无力,舌红苔白干,脉数。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治以两解二阳。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晒

  • 滋肝肾愈中风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储菊花,女,74岁,2011年8月12日初诊。晨起即感右侧手足麻木,肌肤不仁,口眼歪邪,口角流涎,继之见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关节酸痛,卧床不起,舌苔薄白,脉象弦细。证由血虚气弱,络脉空虚,腠理不固,风邪乘虚

  • 自拟方治慢性盆腔炎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慢性盆腔炎常伴发月经失调、带下、痛经、不孕、癥瘕等,在临床治疗中,宜疏导调理,治以活血化瘀,清热通络。笔者在临床自拟清经化滞汤,收到良好效果。方剂组成:柴胡9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9克,红

  • 龙胆泻肝汤治酒毒性阳痿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任某,40岁,农民工。2009年9月10日初诊,在外打工两年,常干重活累活,平素以酒解困,渐致性欲淡漠,阳事举而不坚,或不能完全勃起,时或头晕。回家与妻子圆房很不如意,自行购买雄狮丸、男宝、回春丹等强壮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