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时鲜蔬菜因体质有宜忌

时鲜蔬菜因体质有宜忌

国人素有爱吃素菜的优良传统。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有良好的通便功能,故中国人直肠癌发病率远低于吃荤腥的西方人,西方营养学分析及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可以佐证。

体质食养学对蔬菜的功效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与经验,下面介绍几种不太受人重视的蔬菜的疗效及其体质宜忌。

荠 菜味甘,性温。宋代大家辛弃疾有诗云:“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李时珍说:“冬至后生苗,二三月起茎五六寸,开细白花,整整如一”。荠菜是最早报春的时鲜野菜,因其清香可口,民间常用它包馄饨,或炒野鸡肉,或与豆腐共煮羹。但多数人不知道它的药用价值。我在临床上常用它来治疗多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尿、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高血压患者眼底出血、牙龈出血等。荠菜良好的止血作用,主要靠其所含的荠菜酸。目前,菜市场常见有两种荠菜,一种是野生的,菜叶矮小,效果好;另一种是人工种植的,菜叶宽大,药效较差。

蕹 菜又名空心菜。味甘,性平。可炒、可煮汤、可凉拌。因为它味淡,常不受人们重视,低估了它的价值。晋代嵇会称它为“南方之奇蔬”,因它能解食物中毒,毒蕈类、砒霜、野葛、木薯等中毒,及无名中毒,治蜈蚣、毒蛇咬伤。此外,还能治淋浊便血、妇女白带、肺热咳血、鼻出血等。有书记载,说它内服能治热痢,外用能治“疮痛肿毒”,由此可见它具有抗菌作用。紫色蕹菜含有胰岛素样物质,故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一般书称它性平,我在临床上用后觉得属性寒,只适宜于燥红质之血热,凡脾气虚弱之泄泻及尿频不禁者忌食。

蓬蒿菜味甘辛,性平。早在唐代已列为食疗之品,孙思邈《千金要方》说它能“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我自己爱吃蓬蒿菜,它有一种特有的清香,细细品尝略有甘味。且性偏凉,故能清虚热。它有明显的平肝作用,对肝阳上亢的高血压头昏脑胀、烦热头昏、睡眠不安及热咳有痰等证有良好的效果,尤宜于干燥红质的内热便秘者,有润肠通便之功,虚寒之体忌食。可加姜丝少许共炒。

生 姜味辛,性微温。家常烧鱼、肉、鸡、鸭、虾、蟹等都要放点生姜。生姜的药效很多:祛寒、去腥、止呕、发汗、止咳、止反胃。生姜皮可以利水。治菌痢、热痢留姜皮,冷痢刮去姜皮,因姜皮性凉。据医书称,生姜性开,不宜晚上吃。因为夜间人气应收敛,故不宜反其道而“开”之。我常用生姜3片加红枣10枚煎水服,治疗脾胃虚寒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大便泄泻,常有良效。在此必须指明,凡内热偏重的燥红质者及舌苔黄而干者忌食生姜。

韭 菜味甘辛,性温。有健胃、壮阳功能,是一种良好的振奋性强壮剂。凡肾阳虚所致梦遗、滑泄、腰酸、小便频数、小儿尿床、妇女腰酸白带多者都可以常食韭菜,故又名其为“起阳草”。如与开洋(虾米)同炒,其效更好。由于韭菜味辛性温,故内热便秘、口干舌燥的燥红质者忌食韭菜。韭菜昏目,有眼病者,如结膜炎等也当忌。

猜你喜欢

  • 治百病皆以固护胃气为要

    牛群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卫生院 孙芳芳 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卫生院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表现为食欲如常,舌苔淡白,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 眩晕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1)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高热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

  • 活用经方治脑囊虫病

    苗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的颅脑内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遗症多。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