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动以养形静以养神

动以养形静以养神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但就其主要模式则可以“清静养生”和“运动养生”两种,动与静,截然相反,欲求长生之道,到底应以静为主,抑或以动为主?历代养生家众说纷纭。余认为动与静是对立统一的两种养生方法,古人早有“动以养形,静以养神”之说,方法虽然不同,但目的则一,均为促进和恢复机体气血流畅和平衡。

运动养生常欲小劳

运动养生,始于庄子《刻意》,“吹啕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至西汉有《导引图》问世,华陀倡五禽戏,《吕氏春秋》则提出精辟箴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在种主动养生思想影响下,历代养生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这方面内容。如唐代孙思邈谓:“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劳及强所不能堪耳。”宋代欧阳修日:“劳其形者长年。”清代颜元则称:“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做,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他们认为人的内部气血及各种器官组织都处于恒动状态,采用运动方法和手段促进这种内在运动状态发展和加强,就能求得养生健身的效果。可见运动养生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中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当前盛行的体操、跑步等体育健身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动包括走动、活动、运动、劳动等,以动而不疲、持之以恒为原则,不仅青年人要动,老年人要动。俗言谓一身动,气血通,运动不但使肢体矫健,主要能保持气血的流畅,有助于脏器功能的健全,机体平衡,以达到健康长寿目的。

清静养神静心养性

清静养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占据着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主流地位,这是由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历史上长期受到道教的影响。先秦道家以“清静”学说立论,即不仅蕴含人生论,也包含其养生论。如老子所说:“致虚极,守静笃”,“无欲以静,无下将自定”,这种思想对中医清静养生学说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素问·上古天真论》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稽康《养生论》谓;“善养生者,清虚静泰,少私寡欲。”他们的主要理论依据为神是生命的主宰,人身各脏腑器官都由神统御,神的属性好静,但人的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又使神时时处于躁动状态,使神易于耗损,伤及精气,乃至形体衰弱,患病夭折。其实,所谓“静”有二层含义:一是指机体不可过劳;二是指心不可妄动。清静养神就是要求人体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即《内经》所谓的“和喜怒,养心神”.只有做到“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才能排除七情对机体气血的干扰,使气血始终保持流畅和平衡。近代研究发现,当人的身心都入静之后,人的腑器、肌肤、心血管、神经等系统都处于松弛状态,这时机体的气血调和,经脉流通,脏腑功能活动有序,证实了清静养神目的也在于调畅气血。

动静结合长有天命

中国养生文化中的动静观是一对关系复杂的范畴,它们同被纳入传统养生思想理论体系中,更重要的是它们被辨证地体现和应用于养生方法实践中。这种辨证关系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动与静互为因果和前提。如朱熹所谓:“若以天理观之,则动之不能无静,犹静之不能无动也,静之不可不养,犹动之不可不察也。”二是相互包容和蕴涵。没有绝对的动与静,而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或外动内静,外静内动。明末清初思想家王船山“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就是这层意思。三是动静相互消长转化。如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这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体现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科学性。

我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提出气血为生命之本,气血流畅与平衡是机体健康长寿的基本条件,气血失畅失调,气滞血瘀为衰老之因。动以养形,静以养神,方法虽异,但目的均在于促进机体气血流畅,消除瘀血,使机体阴阳气血从不平衡转入新的平衡,从而维持生命健康和长寿。

(以上经验仅供医师同道参考)

猜你喜欢

  • 急性脊髓炎中医适宜技术

    急性脊髓炎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脊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临床特点: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

  • 温中降逆治干呕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刘某,女,32岁。2009年7月9日初诊。半月来,经常恶心,吐涎沫,经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呕吐,服中西药未果。观其精神萎顿,面黄,就诊中干呕连连。舌淡,苔白,六脉沉细。治以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立方半夏干姜散:半夏10克

  • 详医嘱 服法当——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6)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备,“开路药”已服,脾胃功能得调,即可服用膏方。服膏调养当要遵医服用,如果医嘱不详、服法不当,膏方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服用膏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服膏季节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在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

  • 邹润安论柴胡

    “邹润安论柴胡”作者为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王昆文。《本经》谓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积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在《伤寒杂病论》中,组成含柴胡的经方共9个,而且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小柴胡汤,四逆散,鳖甲煎

  • 急性肝功能衰竭中医适宜技术

    急性肝功能衰竭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内细胞器严重功能障碍,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病情凶险,发病后12~24小时发生黄疸,2~4天后昏迷,并有出血倾向,见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氟烷麻醉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