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小儿营养不良中医诊疗技术

小儿营养不良中医诊疗技术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由于摄入不足或由于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的组织。临床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肌肉萎缩,同时也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本病在贫困地区较多见,随着人民生活条件改善,本病的发病减少,目前主要由于喂养不当引起。

相似于中医的“疳证”,是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辨证论治

1.疳气证

[证候]形体略见消瘦,面色稍萎黄,食欲缺乏,或食多便多,大便于稀不调,精神不振,好发脾气。舌苔腻,脉细滑,多见于本病之初期。

[治法]调和脾胃,益气助运。

[方药]资生健脾丸。主要药物:人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山楂、神曲、麦芽、山药、枳实、黄连、豆蔻仁、桔梗、扁豆、莲子、藿香、枳壳、泽泻、炙甘草。

加黄芪、防风益气固表;大便干者,加决明子、全瓜蒌润肠通便。

2.疳积证

[证候]形体消瘦明显,脘腹胀大,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易落,烦躁,或见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欲减退。或善食易饥,大便下虫。或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舌质偏淡,苔淡黄而腻,脉濡细而滑。多见于本病之中期。

[治法]清疳理脾,行气和胃。

[方药]消疳理脾汤,肥儿丸。消疳理脾汤主要药物:神曲、麦芽、槟榔、青皮、三棱、莪术、黄连、胡黄连、芦荟、芜荑、使君子、甘草。肥儿丸组成为:人参、茯苓、白术、黄连、胡黄连、使君子、神曲、麦芽、山楂、芦荟、甘草。

若患儿一般情况尚好,实多虚少者,采用先攻后补,用消疳理脾汤以行气消积,导滞杀虫;若患儿体质虚弱、虚多实少者,宜先补后攻,用肥儿丸以益气健脾,消食化积。

伴脘腹胀满者,加厚朴、大腹皮宽中理气;大便稀溏者,去芦荟之慢下,加扁豆以实脾。

3.干疳证

[证候]极度消瘦,皮包骨头,呈老人貌,皮肤干枯有皱纹,精神委靡,啼哭无力,无泪。或可见肢体浮肿,或见紫癜、鼻衄、齿衄等。舌淡或光红少津,脉弱。多见于本病之晚期。

[治法]补益气血,调和脾胃

[方药]八珍汤。主要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炙甘草。

若见面白舌淡,大便稀溏者,属脾阳偏虚,去白芍,加炮姜、制附片温阳助运;若舌干苔红者,系胃阴不足,加乌梅、石斛合甘草酸甘化阴。

4.兼证

(1)眼疳证

[证候]二目干涩,畏光羞明,甚则眼珠混浊,白膜遮睛,夜晚视物不清。

[治法]养肝明目。

[方药]石斛夜光丸、羊肝丸。

阴血亏虚者用羊肝丸养肝明目,肝火偏旺者用石斛夜光丸滋阴平肝明目。

(2)心疳证

[证候]身有发热,面赤唇红,口舌生疮,甚则糜腐堆积,秽臭难闻,五心烦热,小便黄赤。

[治法]清心泻火,佐以养阴。

[方药]泻心导赤汤。主要药物:黄连、生地黄、木通、灯心草、甘草。

常加用党参、知母、麦冬清热养阴。

(3)疳肿胀证

[证候]小便短少,全身或四肢目胞浮肿,面色无华,舌质淡嫩,苔薄白。

[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实脾饮。主要药物:附子、干姜、白术、茯苓、大腹皮、木瓜、厚朴、木香、草豆蔻、生姜、大枣、甘草。

若水肿明显者,加泽泻、猪苓、桂枝以利水渗湿。

经验方

1.验方一

[药物组成]胡黄连粉、鸡内金粉,按1:3混合均匀。

[功效]消积化疳。

[适应证]适用于疳证纳差,性情急躁等胃强脾弱证。

[用法用量]每次1~2克,每日3次。

2.验方二

[药物组成]鸡肝一具(或猪肝30克),苍术6克,煮汤,食肝喝汤。

[功效]消积化疳。

[适应证]适用于眼疳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连服两周。

3.验方三

[药物组成]绿矾12克,鸡内金(焙干)6克,大枣(焙干去核)10枚,研细末,加入白糖100克。

[功效]消积化疳。

[适应证]适用于疳证伴有贫血黄肿者。

[用法用量]每次1.5~3克,每日3次。

4.疳积饼

[药物组成]焦鸡内金15.6克,焦黑芝麻15.6克。

[功效]消积化疳。

[适应证]适用于慢性消化不良及营养不良。

[用法用量]共为细末,制成饼状。婴幼儿每次服3克,温开水送服。

5.小儿健脾散

[药物组成]党参60克,神曲30克,胡黄连30克,炒鸡内金90克,三棱60克,莪术30克,青皮30克,使君子60克,牵牛子60克,枳壳60克,川厚朴30克,青蒿60克,苍术60克,槟榔60克,炒麦芽90克,大黄90克,草果60克,五灵脂60克。

[功效]消积杀虫,健脾益胃。

[适应证]适用于干疳证。

[用法用量]以上19味共轧细面,每300克兑冰片1.5克,每包重0.6克。一周内小儿可每次服半包,每日两次;3周内小儿每服一包,每日两次;5岁以上之小儿可每服两包,每日两次。

6.江育仁经验方——和脾片

[药物组成]苍术10克,薏苡仁10克,茯苓10克,淮山药10克,广陈皮3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胡黄连3克,车前子10克。

[功效]消积杀虫,健脾益胃。

[适应证]适用于疳气证。

[用法用量]片剂主要用于疳气症,汤剂可随证候加减。

[临床应用]脾虚重者加党参、白术;夜卧不安者加莲子、石决明;烦躁不宁者加胡黄连、灯心草;脘腹胀满者加枳壳、莱菔子;兼有虫积者加使君子、榧子。

适宜技术

1.针灸法

(1)体针:主穴:太白、足三里、气海。配穴:中脘、脾俞、胃俞。每次取4~5穴,中等刺激,不留针。每日一次。适用于疳气证。

(2)点刺:取穴四缝,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穴位上快速点刺,挤压出黄色黏液或血数滴,隔日一次。用于疳积证。

2.推拿法

方法一:补脾土10分钟,揉中脘7分钟,按揉足三里、推六腑、揉鱼际各3分钟,逆运八卦、推三关各两分钟,掐足三里一分钟,补肾水、揉脐各5分钟。饮食伤脾加清补脾胃,清大肠,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揉中脘。体虚脾弱加补脾胃,揉中脘、脾俞、胃俞。对各种兼症,加重提捏按压相应节段、俞穴。每日一次,一周为一疗程。可连续2~3个疗程。

方法二:推三关,退六腑,分阴阳,推脾土,有健运脾胃的动能;运土入水,揉阴陵泉、足三里、胃俞、脾俞,推板门,揉腹摩脐,为消补兼施。

3.割治法

割治部位常取两手大鱼际中部。先局部消毒,持0.4厘米宽的平口手术刀切开割治部位长约0.5厘米、深约0.3厘米(顺着肌纤维方向),挤出赤豆大黄白色脂状物,迅速剪去,用消毒纱布盖上并包扎,5天后揭去纱布。该法有调和气血、促进脾胃运化等作用。

4.敷贴法

木香12克,陈皮12克,莱菔子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槟榔10克,姜黄3克,将上述药物共研细末,调拌麻油或凡士林,外敷贴中脘穴。

5.捏脊法

常规捏脊,重提大椎、脾俞、胃俞。烦躁不安、眼眵增多者,重提肝俞、风府;口舌生疮,重提心俞;咳嗽气喘者,重提肺俞;五迟五软者,重提肾俞;背脊部有皮肤感染或出血者勿用此法。

6.中成药

疳积散:每次0.9克,每日两次,3岁以内小儿酌减。

猜你喜欢

  •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利弊

    第一呢,本身这个手术对身体本身就是一种创伤,而且呢,两个椎体固定到一块儿了,那么它会导致我们腰椎的活动受限,各种不方便,金骨头、羊骨头,不如自己烂骨头嘛。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做这个手术呢,那不都是万不得已嘛,否则谁愿意呢?所以对于腰椎间盘突

  • 枸杞子的功效与作用

    那么中医上来讲呢,枸杞可以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眩晕耳鸣,腰膝的酸疼,目昏不明,视力减退,而且还可以补阳。那么从西方医学角度来讲呢,它能够延缓衰老,抗肿瘤,降血脂,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疲劳。所有这些东西呢,都是有报告来做支持的,不是我胡

  • 出汗多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

    针对这两种类型,中医上有四种证型四个方子来干预。盗汗呢,往往是阴虚火旺导致,这种人往往烦躁少眠,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即使一睡着就爱出汗,五心烦热,整天烦躁不安,我们用当归 六黄汤 来治疗。另外一种呢,是心血不足型的盗汗,这种人心悸少眠,睡则

  • 脑出血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用药

    脑子梗死出血,或者是又梗死又出血,先梗死后出血,先出血后梗死,怀着二者兼而有之,就会出现脑淤血,脑淤血如果是急性期吸拉栓溶栓,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很多人到不了医院,时间长都过去了。那么剩下脑梗死,脑出血,中医就是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最著名

  • 中药茶饮配方大全

    一:脾胃虚寒的人,用红糖生姜大枣茶二:女性肝郁脾虚,乳房胀痛,可以选择玫瑰花茶三:眼睛干涩,看东西模糊,可以选择呢枸杞菊花茶四:容易失眠心烦的人,枸杞百合茶五:饭后消化不了,容易食积,可以选择山楂陈皮茶六:秋冬干燥,咳嗽有痰,可以选择陈皮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