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伤寒的症状

伤寒的症状

定义

: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外感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指的是广义伤寒。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中“伤寒有五”之伤寒为广义伤寒,五种之中的伤寒为狭义伤寒。

有关伤寒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素问》。继后,《难经》明确指出,伤寒的涵义有广有狭,广义伤寒包括狭义伤寒以及中风(感受风邪所致的外感病,不同于杂病中风)、温病、热病、湿温等疾病,即以伤寒名称兼赅风、湿、热等病邪所致的多种外感疾病。汉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以六经证治为纲要,撰写了《伤寒论》一书,使中医学理法方药得到和谐统一,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无论对外感热病和其他系统疾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伤寒的致病因素包括外因、内因。广义伤寒各种疾病的外因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狭义伤寒由冬令感受风寒所致。伤寒发病的内因为正气虚亏,如果素体虚弱,或劳倦饥饿,起居失常,寒温不适,房事不节,均可导致正气虚亏,易被外邪侵犯成病。

辨证纲领

伤寒以六经为辨证纲领。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是人体手足十二经脉的统称。经脉内属于相关脏腑,外络肢节,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六经辨证就是以经络脏腑生理和阴阳属性为基础,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病证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6个不同的类型(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合称为三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合称为三阴病),用以说明疾病的部位、性质、病机、病势趋向及其相互间的转化,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伤寒六经病的基本症状为:①太阳病。多发生在外感疾病初期,主证为发热,畏恶风寒,头项痛,脉浮等表证,也称太阳经证。若表邪不解,而内传膀胱,则为太阳腑证。证见发热恶风,烦渴欲饮,水入则吐,小便不利,脉浮或浮数;或证见少腹急结硬满,小便通利,其人如狂或发狂,脉象沉涩(见太阳病)。②阳明病。为邪热内盛,肠胃燥热。主证为高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若热邪熏灼胃经,兼见烦渴引饮,脉象洪大,为阳明经证;若热邪与肠中燥屎互结,兼见日晡潮热,谵语,腹满疼痛,大便不通,脉沉实或滑数,舌苔黄厚,为阳明腑证(见阳明病)。③少阳病。病变表现在半表半里之间。主证为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脉弦(见少阳病)。④太阴病。多系脾阳不足,寒湿之邪侵犯所致,主证为腹满,呕吐,食不下,腹泻,腹痛喜揉按,口不渴,脉缓弱(见太阴病)。⑤少阴病。多因心肾虚衰,寒邪或热邪侵犯足少阴肾经或手少阴心经,为伤寒病危重阶段。少阴病主证为无热畏寒,脉微细,但欲寐。若见脉沉微细,畏寒面白,四肢厥冷,呕吐,下利清谷,即为少阴虚寒证;若兼见心烦不寐,口燥,咽干咽痛,脉沉细数,舌尖红赤,为少阴虚热证(见少阴病)。⑥厥阴病。伤寒病正邪相争的最后阶段,病证较为复杂严重,不是热极便是寒极,故以厥热往复为主要表现。厥,指四肢寒冷,甚而至于肘膝,一般地说,阳复则厥退而发热,病可逐渐向愈,邪盛则四肢厥冷,易于出现亡阳危候(见厥阴病)。

伤寒六经为病,不是静止不动的,某一经的病变,往往会影响到另一经,因此六经病有相互传变的证候。六经病的传变是由感邪的轻重,正气的强弱,治疗当否,或有无宿疾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脉证的变化是判断六经病证是否传变的主要依据。临床上,伤寒的传变并不固定于六经次序。

猜你喜欢

  • 身体没病,就是浑身没劲是什么原因

    大家好,有些朋友啊,总觉得自己困,乏,没有力气,身体有一种沉重感,做什么事儿都没有精神,去医院体检,也没有发现什么指标异常,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从中医角度,主要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虚实,咱们所说的虚呢?就是气血不足或者是肝肾不足,那每个人体质

  • 咳嗽久治不愈,别乱用抗生素!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症,通过吃抗生素啊和积极治疗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变成了慢性的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等。特别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这个时令呢,它主要是以凉燥为主,

  • 中医说的春捂秋冻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我们常讲啊,春捂秋冻,就是春天要多穿点衣服,秋天要凉一点。其实呢,也不完全。过去咱们说呢,秋冻,指的是可以少穿一点,然后为了让身体逐渐适应秋冬的这个寒冷的季节,但是有些部位大家还是要保护好,因为秋天的节气,主要是以凉燥为主,那凉呢,

  • 想知道自己哪里虚,赶快自查一下!

    第一啊,我们就是说常见的是气虚,气虚是什么呢?气呢,是推动人体活动的一种物质,就像我们看到这个火车一样,蒸汽火车它的气少了,它活动就差了,跑不起来了。那人也一样,人的气少了,气虚了,那首先表现的就是乏力,不爱动弹,倦怠,干什么都没精神,想使

  • 头汗多,一吃饭满头大汗,怎么回事?

    我们一般来讲呢,稍微活动之后吃点饭浑身大汗,什么问题呢?往往气虚造成的。这个卫气有固涩汗孔的作用。所以当气虚的时候,固涩不了,稍微活动一下汗就出来了。像更年期那个出汗是潮热发热,上来的快,下去的快。那么还有的呢是晚上睡睡觉,枕头湿了就是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