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三伏天”的饮食原则

中医“三伏天”的饮食原则

据医学专家称,数伏天气容易带来很多疾病的高发。而在我国中医学上,有种说法叫“疰夏”,就是说,夏季炎热潮湿,人体不能适应高温的调节,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等方面出现问题,出现头晕脑涨、心烦口干、胸闷心悸、自感发热等现象。那么,“疰夏”时节,我们该如何调节身体、增强体质呢?武警总医院营养科主任吕利提示广大读者朋友:夏季养生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食补”。在这其中,“多酸多甘、补气去火、多果蔬”又成为夏季食补的重要原则。

原则一,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事实证明,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原则二,补气去火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饮食应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如某些人已有疰夏、伤暑、暑湿、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状出现,那么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注意针对性,辨证地用膳,或补脾肺气虚,或气、阴双补。

此外,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关于夏日祛火的食物,大家可以选择一些如苦瓜、西瓜、草莓、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牛奶也是夏日解毒去火的好食品。中医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发挥“去火”功效。大家都知道牛奶有镇静安眠的功效,在炎炎夏日可以很好的促进睡眠,有效避免“夏季情感障碍”。但要注意,牛奶冻成冰块食用营养成分将被破坏。

原则三,尽可能多食新鲜蔬果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

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及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卷心菜、菜花等富含维生素E,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尤其是一些如“野菜、桃子、西瓜”等时令的夏季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猜你喜欢

  • 皮肤莫名瘙痒需注意

    有很多人好奇说,皮肤瘙痒怎么就跟恶性肿瘤扯上关系了呢?其实皮肤的瘙痒有的时候确实是有一部分恶性肿瘤,它的一个临床表现,它被界定为这种副癌综合症,也就是恶性肿瘤的一种伴发症状。它是因为,有些恶性肿瘤细胞会产生一些组胺类活性物质,随着这种血液运

  • 反流性食道炎怎么调理

    那么如果长期的这种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得不到很好的救治的话,那么它会对食道黏膜造成损伤,继而与食道恶性肿瘤发病密切相关,它也可以被视为这种癌前病变,那么因为平时的临床工作当中接触的消化系统疾病比较多,尤其是这种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所以说

  • 心脏供血不足会有哪些症状

    中医通常把这类疾病归结为胸痹心痛,或者是心悸怔忡等等。它主要的疼痛方式,通常我们所说的心胸痹痛,通俗来讲叫心绞痛,或者是闷痛、刺痛、烧灼样疼痛,或者是刀割样疼痛。那么以绞痛和刺痛为多见。通常诱因都是因为劳累,比如说老年人早晨起来去早市儿,一

  • 如何避免清晨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除了日常规律服用降压药之外,早晨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这三件事儿,第一就是起床过猛,或者这个早晨起来还没有服药的情况下,就开始锻炼身体,剧烈运动。这样,对血压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会使血压迅速升高,严重的,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为我们

  • 如何判断脾虚还是脾湿?该怎样调理?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