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红霉素不宜饭后立即服用

红霉素不宜饭后立即服用

红霉素为常用的抗生素,它抗菌谱较广,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耐药青霉素金葡菌所致的多种严重感染,特别是对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和非典性肺炎等,红霉素是首选药。

红霉素最普遍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致胃溃疡和胃出血,故医嘱“饭后服用”。一些人误解“饭后服用”的意思是一放下饭碗就服红霉素。殊不知,饱餐后立即吃药,胃内食靡很多,药物不能快速通过胃而进入小肠。红霉素片口服入胃后,先崩解,再溶解,要进入小肠才能吸收。众所周知,人体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小肠,因小肠绒毛区域面积大、血流量丰富、且药物在小肠内溶解度好等。服药与吃饭的时间先后很有讲究,因为饮食状况、酸碱度、胃内容物的性质,都能影响药效的发挥。

口服红霉素片剂有红霉素碱糖衣片、琥乙红霉素和无味红霉素三种。红霉素口服应该在饭后服,但并非饭后立即服,切忌空腹服用,因空腹服用药物直接与胃黏膜接触,易致胃溃疡和胃出血。饭后服时药物可被食物稀释,从而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刺激。饭后服一般应在饭后1~2小时再服,因这时胃已大部分排空,但仍有少量食物,如此红霉素被部分稀释,既缓和了对胃黏膜的刺激,又能使红霉素较快进入小肠而被吸收。

现代药理学认为,饱餐后即服红霉素有如下危害:①饱餐后食物降低胃的排空速率,延长了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了红霉素在胃中的分解失效;②饱餐后食物妨碍红霉素的正常吸收,因食物对红霉素分子有吸附、螯合作用,这也减少了红霉素的吸收;③食物中的蛋白质与红霉素共存时,可氧化成二硫化物,从而降低红霉素的疗效。

最后谈谈服用的注意事项。红霉素类药物为时间依赖型抗生素,且它们的半衰期一般较短,如红霉素片的半衰期为1.5~2小时,故排泄较快。为使其血液中保持有效的杀菌浓度,应每隔6~8小时服药一次,即3~4次/日。红霉素片应整片服用,不能用手掰开,也不能咀嚼,否则红霉素入胃后立即溶出,易致胃溃疡和胃出血。再如红霉素注射粉剂,原规定用5%葡萄糖液溶解,现应用少量注射水溶解后,再注入200毫升生理盐水中,立即静脉滴注。

猜你喜欢

  • 浅释大青龙汤相关条文

    商本平 张海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中心卫生院大青龙汤有关条文见于《伤寒论》38、39两条。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联系《伤寒论》1、2、3三条不免使人疑窦重重。太阳中风脉本浮缓,伤寒脉本浮紧,如何又言“太阳

  • 风寒之邪伤到经络怎么办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技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

  • 仲景论消渴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

  • 手足口病病因应为风热疫气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