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水肿 杜雨茂:辨治奇难病证验案5

水肿 杜雨茂:辨治奇难病证验案5

赵天才 董正华 陕西中医学院

潘某,女,40岁。1996年12月21日初诊。颜面及下肢浮肿5个月。患者5个月前某日因饮食不慎,突然发热、腹泻,给予抗生素后热退、泻止,但又出现肉眼血尿及浮肿,后入西安某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经化验检查,尿常规:隐血+++;血β2-MG4406μg/L;肾穿刺病理活检示:肾组织,18个肾小球中5/18全球性硬化,硬化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轻到重度增生,肾小管灶状萎缩。免疫荧光:lgM+。诊断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伴肾小球硬化。给予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苷片等,治疗5个月,浮肿略减轻,余症如前。查:患者面浮睑肿,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腰酸肢软,气短乏力,畏寒,易外感,面色萎黄少华,尿利色黄,大便正常;舌淡红而暗,苔白厚,脉沉细弦。尿常规:隐血+++;血常规:血红蛋白80g/L。辨证属水肿,日久肾阴脾气俱虚,余热内扰,络伤血溢,脾湿失运,水气外泛。治拟益肾健脾,清热宁络,佐以利湿消肿。处方:生地15克,山萸肉10克,旱莲草10克,怀牛膝15克,黄芪4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丹皮12克,石韦15克,鱼腥草25克,生益母草25克,大、小蓟各15克,炒蒲黄12克,茜草15克,白茅根30克。28剂,每日1剂,水煎服。

1997年1月20日二诊:浮肿减轻,气短乏力明显好转,外感次数减少,尿常规检验:隐血++,余如前。拟初诊方去石韦、蒲黄,加丹参15克,嘱守方常服。

5个月后复诊:各症消除,尿检多次均为阴性。为巩固疗效,患者一边上班做轻工作,一边又坚持服用二诊中药。一年之后,一切正常,面色荣润,精神振作,遂停药观察。2002年12月随访,体健如病前,尿检及其他检验均正常。

按:杜雨茂认为,奇难病证,其病机复杂,证情缠绵,往往难以在短时内显效,其疗效每有一个积累的过程,需长时间治疗。故医者要对患者耐心解释,增强患者信心,争取患者配合,坚持药物持续应用,不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医者在治疗上亦需有信心和耐心,不少奇难病证非是无效,而是治不得法,尤其是不能坚持长期治疗之故。本例患者其病证所以顽固,乃因病邪深固,病损较重,正气耗伤,邪正双方形成相持局面,治疗难取速效,故先后共坚持服药达一年半之久,使其病情病机从根本上得到好转,而获邪去正复之效。

猜你喜欢

  • 芍药汤加减治痤疮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 宣肺通腑法治疗咳喘验案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

  • 高氏揉捏法治小儿伤食泻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揉腹:

  •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技术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 肝为血室之说不妥——与范铁兵同志商榷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