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小儿泄泻推拿效果好

小儿泄泻推拿效果好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泻下如水样或夹食物残渣为主要症状。多见于夏秋季节。为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轻则预后良好,若久泻不愈,则易导致厌食、慢惊风等,妨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智力发育。究其病因,主要是由于乳食所伤及感受外邪,导致脾胃气机失调,大肠失司,而致泄泻。故其治疗手法以调理脾胃为主。包括:

1、补脾:脾经穴位于小儿拇指桡侧面。补脾时,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连续100~300次。具有健脾胃、进饮食、生气血、除湿热等功效。

2、推板门: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时,可先揉板门2~3分钟,再由板门推向腕横纹100~200次。具有通达气机,开闭消积,行气导滞之功效。

3、调大肠:大肠位于食指桡侧缘。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或清或补。由虎口推向指尖为清,指尖推向虎口为补,来回推为调,一般100~300次。具有温里升提,涩肠固本,调理肠道之功效。

4、摩腹:腹部,属大小肠所居,脾所主。操作时,取仰卧位,用掌或四指或全手轻贴腹部,缓缓逆时针移行,绕脐做圆周运动,30~50次。此法直接作用于胃肠,能和中、通导、止泻。

5、揉脐:肚脐,又名神阙、气舍。操作时,用中指端或大鱼际揉之,逆时针为补,顺时针为泻,逆补交替为平补平泻。泄泻多以补为主,揉1~3分钟,能治疗脾胃虚寒,中气下陷之久泻、久痢、脱肛、完谷不化。

6、揉龟尾:龟尾穴位于尾骨端下陷中。操作时,患儿取俯卧位,医生中指端向内上触及穴位,施以揉法3~5次,能涩肠止泻。用于治疗泄泻、慢性痢疾、完谷不化等。

7、推七节骨:七节骨为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操作时,患儿取俯卧位,根据病情选择向上或向下推,200~400次,以皮肤发红为度。适用于一切虚证、寒证、气陷证如腹泻、食少、完谷不化等。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要根据病情不同加减穴位及选择不同的手法。同时,在治疗期间应注意忌食生冷、油腻肥甘及不易消化之品。睡觉时注意腹部保暖。

相关链接:

小儿推拿注意啥?

小儿推拿疗法适用的对象一般是6个月以上、9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半岁至3岁的婴幼儿。可主治腹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嗽、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但有重大疾病的小儿,如心脏病、肿瘤、皮肤感染性疾病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等,不宜采用本疗法。

猜你喜欢

  • 患者怕冷又怕热,夜尿多,到底哪出了问题?

    今天跟大家讲一个临床也比较常见的一个案例吧,也是我们在消化科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这个病人呢,来看病的时候,这是一个63岁的一个男性,他来找我看病的时候,他说他主要症状就是夜尿多,之所以到我们消化科来呢,就是他除了夜尿多之外,这个腹胀症状还要

  • 患者胃有烧灼感,平时还怕冷

    这个患者是男性, 50多岁,他来以后啊,就说医生,我这个胃啊非常难受,从他表情上也看得出是比较痛苦的,首先是他面色红,那么问诊他呢?也就是说胃疼,胃胀,就感觉胃里像有火一样,火烧火燎的,甚至胸部后啊也有这个烧灼感,看他的舌象啊,也能看出来口

  • 老胃病反反复复,中医常用这三种汤

    大家好,我是中医马医生,在脾胃病,可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就是脾胃不好百病生,今天呢,我就通过这三个方子,中医三个经典的方子跟大家来讲一讲,强调一下这个脾胃这个后天之本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怎么去保养,建议大家点赞收藏,以免市民太多找

  • 饿久了就不饿了,到底是因为什么?

    人饿的原因啊,是因为我们血液里面的血糖浓度减少,进而人体的体内的一些正常的生理反应,那么人就会感到饥饿,正常的情况下,人应该补充食物,如果这个时候不及时补充食物,人就会感到越来越饿,就好比车没油了,我们需要去加油才能开车,同样道理,胃里没有

  • 气血亏虚,先补气还是先补血?

    这是一个46岁的女性患者,她来的时候啊,主要症状就是这个,偏瘦,身体还特别困窘,每天觉得昏昏沉沉的,然后自己感觉呢,身体就是特别发凉,然后乏力,还容易紧张啊,入睡难,多梦,头昏昏蒙蒙的啊。眼睛他自己感觉是有点肿,但是不是明显浮肿那一类。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