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浅说中医序文

浅说中医序文

汪济 安徽省潜山县中医院

古今中医著书立说者,常在书首写序,以陈述著作之旨。序文虽有别于正文,但研读它对领会全书的精神实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它又常能反映作者的医德医风和治学精神,历代一些著名序文是医文并茂,情理交融,堪称中医文化一奇葩。

介绍写书的时代背景,如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首先揭露了“举世昏迷”和一些读书人“不留神医药”而“竞逐荣势,企踵权豪”的社会现实;同时又批评了当时医学界“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须斯,便处汤药”的不良作风;进而从自己家族在十年之内有三分之二的人因病死亡,“伤寒十居其七”的惨痛教训中,说明非下工夫研究伤寒不可了。这表明了一个医学家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介绍写作的原因和意图,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序中一开始即云:“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故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这里作者明确道出自己从医著述的目的是为实现“济世活人”的伟大抱负,同时表达了自己“孜孜忘老”,有志“竟古人未竟之业”、“与古为新”的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献身精神。

介绍写作的方法和过程,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序中谓其“进与病谋,退与心谋”,“采辑历代名贤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微,间附己意,以及考验,合成一书”。表明作者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思考和及时总结的可贵精神。

交代写作的依据,如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言明自己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列举中,有理论、有方药、有临床辨证,可见立论有据,选方合法,用药对证。

说明材料的取舍标准,如沈括在良方序中云:“予所谓良方者,必目睹其验,始著于篇,闻不预也。”明示了良方的效验是自己亲眼所见,而不是道听途说的。

向读者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规模概况,如张景岳在类经序中云“两经既合,乃分为十二类。”较详细地介绍了十二类的名称和意义。

强调创新精神,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序中就指出:“自晋唐迄今,诸家著述,非不美备,然皆斤斤以传旧为务,初未尝日新月异”,“其中余蕴尤多”。正因为前贤之述未备,所以作者才有补充和发挥的必要。

提倡医德医风和严谨的学术学风,如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序中就提倡“思贵专一”、“学贵沉潜”,“其技术不可不工,其处心不可不慈,其读书明理,不至豁然大悟不止”的宝贵精神。

提出希望,告诉人们读该书的方法和态度。如汪昂在《医方集解》序中云:“吾愿读吾书者,取是方而圆用之”教人以这本书的方子为规矩,但又要根据具体病情加减,灵活运用,不可胶柱鼓瑟。

序文末尾作者常缀谦词,以请人对该书不足之处给予批评指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序文之尾云:“就正海内名贤,指其误谬,历为驳正”。做为一个大医学家这样说,既是自谦之词,同时也是实事求是的虚心态度。

猜你喜欢

  • 人体的这四大虚证,快来看看你是哪一种!

    中医是需要辨别一下,虚主要是气血阴阳。气虚呢?简单跟大家说就是气力不足,气属于功能,你在某些方面的功能不足,任何一方面中医都叫做气虚。血虚呢,跟气血而言呢,就是是由于血虚导致的功能不足,或者说功能还可以,但是血液的营养不足,会导致你容易功能

  • 暴饮暴食的这两大危害,你现在知道还不晚!

    大家在网上今天可能看到一个,有一个说的是大胃王,为了吸引人眼球啊,就表演这样的节目,国家出这个政策了,禁止再表演这样的节目了是吧?一个是作秀还是浪费粮食,那么今天我就从医学这个角度啊,跟大家说这个暴饮暴食对我们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中医认为

  • 肝气郁滞总是反反复复,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

    然后这个患者肝气郁滞呢,她也看了很多次,经常吃一些药,有时有点儿效果,但是总是反反复复不太好,这个是为什么呢?咱们来看一下这个肝气郁滞的一些特点啊,第一个就是病情变化多样,症状今天是这样明天是那样,今天是胃疼,明天是头疼,发脾气,吃不下饭,

  • 湿热寒湿,中医四招教你自查

    中医认为这个湿邪是最难以祛除的,湿邪粘滞,这它的特点不容易祛除。我们在祛湿之前呢,一般都分辨是湿热还是寒湿,目前在临床上看是湿热居多,寒湿特别少,因为你寒湿的治疗虽然有湿,但是因为用温阳化湿的治疗还是比较单纯一点,湿热的治疗呢,既要清热又要

  • 嗓子总感觉有异物,吐不出咽不下,当心是它在作怪!

    前段时间在门诊接诊的一个患者,是一个60多岁的一个女性,体态稍微偏胖一点,她自己说,平时啊就有清嗓子的习惯啊,总是感觉咽部有痰啊,咳嗽几声能咳出少量的痰,嗓子阻塞这个异物感呢,这个症状是非常明显的。有时候吃完饭以后会更明显,更严重一些。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