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夏季需防“热”中风防病

夏季需防“热”中风防病

一年四季,有两中风高峰期:气温在0℃以下的隆冬和在32℃以上的盛夏。最近有资料说,气温在32℃时中风的危险便上升60%,而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就是所谓的“热”中风。热,何易中风?主要有两种因素:

其一、气温在32℃以上,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而每天大约出1000毫升或多的汗液,虽然能使大量体温随之散失,对人体防暑有益。可是,这要通过皮下血液,对老年人每况愈下的心脏,实在有些勉强。“额外”的血液循环,不仅会使血压升高,有发生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而且当水分补充不足时,还会因血溶量不足和血液粘稠,诱发缺血性脑中风。

其二、血流量为散热所进行的重新分配,使有限血液纷纷涌向皮肤,势必造成大脑血流量的锐减。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因脑动脉硬化原本供血不足的大脑,缺血将进一步加剧,容易诱发脑梗塞。

医学专家认为,预防“热”中风的措施,除了一般的降温和减少活动外,还应注意处理好“三不”。

不热也“喊热”是热适应差容易中风的信号。由于散热机制或热适应较较差,不少老年人在多数人尚不觉得天气太热的32℃时,却埋怨天气太热。专家们提醒医生注意,这部分“喊热”的人应列为预防“热”中风的重点对象,对有过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病史者,尤其不可掉以轻心。

“不渴”也得喝水。由于不显性脱水或天热出汗,夏天老年人常处于轻度脱水状态。由于老年人的口渴中枢比较迟钝,不渴并不等于缺水。所以,应以每天尿量不少于1000毫升为准,量出为入,“不渴”也得渴水,保证有充足的血溶量使血液得以稀释。

不是“问题”就是问题。天热时,若忽然出现症状轻微的头痛、头晕、半身麻木,不要以睡觉不好或过度劳动等原因自作解释,以为不是“问题”。其实,这可能是发生中风的先兆,应及时就医。

猜你喜欢

  • 中医治疗结节类疾病的一个专方

    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个中医治疗结节类疾病的一个专方,小方,我给它起名为结节病专方,为什么这么讲啊?消瘰丸全方一共三味药,可以配合在我临床工作当中很多方剂当中进行什么起到消结节,散结节的目的,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药有什么呀?玄参,浙贝母再加

  • 怎样安全过冬,医生给你3点忠告

    那么今天我就借着人民日报的金句,也给大家提醒这个冬天医生给你的三点忠告。第一点呢,人民日报说了口罩,那么我给它加上疫苗,别乱跑。什么意思啊,这个冬天依旧是不可懈怠,不可放松的一个冬天,一定重视疫情的防护,戴好口罩,打好疫苗,不要随处乱跑。那

  • 腹部不同位置疼痛是什么原因?

    医学当中唉比较常见的对腹部脏器的划分,它有一个九宫格的分法,就是啊,把人体的这个腹部唉心口窝以下,耻骨联合以上这一片区域呢,它分为九个区域,第一个上腹部,上腹部在右侧,它叫右上腹,它主要是肝,胆这个器官的所在位置。那么中腹部呢?是胃和胰腺所

  • 老年人少吃这3类食物,健康又长寿

    第一。过咸,这个问题尤其在东北,我要特殊强调一下,因为我们东北人口味偏重。吃的一些东西就得是啥呀,太咸点儿的,那有味,入味,所以说老年人过咸绝对没有好处,因为过咸的话它会导致我们什么,这种体内的水液潴留过多,也就是说白了与我们这种高血压发病

  • 久坐的4个危害,早知道早避免

    首先呢,久坐对于这种血液循环的一个影响,久坐它容易造成我们人体的这种气血流通迟滞,继而呢,对这些有一些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脂的患者朋友,那么是不太友好的,对于这些类疾病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说有这些基础疾病的朋友们呢,一定要注意这一点。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