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夏季消暑勿伤阳气

夏季消暑勿伤阳气

廉万营 河南省中医院

“在冰天雪地的冬季,从深水井里打一桶水上来,手伸进水里会有温热的感觉;而在盛夏酷暑,深井水有冰手的感觉。其实,夏季人体五脏六腑阳气相对较少,就像深井里的水一样是凉的,因此夏季要保养阳气。”近日,在河南省中医院举办的一场以“冬病夏治”为主题的公益健康讲座上,针灸科主任焦乃军介绍了各种冬病夏治的方法,强调夏季要保养阳气,消暑降温时注意不要耗伤阳气。

天人相应夏养阳

事实上,冬季、夏季井水的温差并不大,主要是自然界阳气在夏季释放、冬季闭藏,气温高于或低于井水温度,人体适应气温后感觉深井水或凉或热。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就要适应自然规律,人体阳气的收藏和释放状态就要和自然界保持一致:春夏随着气温升高,皮肤松弛,毛孔开大,人体阳气释放;秋冬随着气温的降低,皮肤紧凑,毛孔闭合,人体阳气闭藏。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来说,如果夏天天气过热,体内本来就不充裕的阳气再释放过多,就会使内脏虚寒而生病,比如腹泻、咳嗽、关节疼痛、怕冷等。人要想不生病,就要保持体内阴阳平衡。为了适应自然界阳气春夏释放、秋冬封藏的自然规律,同时又不使体内的阳气过多或过少,中医总结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季养生原则。而现在正值夏季,养阳、护阳正当时。

消暑降温勿伤阳

焦乃军强调,夏季五脏六腑阳气相对较少,盛夏消暑,不要因“贪凉饮冷”而耗伤阳气。适当地吃些冰镇西瓜,喝点儿冰镇啤酒、冷饮,也是消暑的一种方式,但不要过度,否则阻遏体内阳气,会出现胸闷的感觉,甚或耗伤阳气而生病。室内空调温度不能过低,一般26℃即可。体质虚寒怕冷的人可以穿上长袖衣服,以免空调的凉气从肌肤入侵而生病。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里也不可取,在夏季适当地出出汗,对身体也是有益的。

盛夏酷暑,喝绿豆汤、吃西瓜是常见的消暑方法。绿豆是传统的解暑佳品,煮汤时将绿豆淘净,用大火煮沸10分钟左右即可,但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的体质虚寒的人则应少喝为宜。也可喝绿豆银花汤以防中暑,用绿豆10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用。西瓜也是解暑的时令佳品,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

体质虚寒须温阳

体质虚寒的人最好能利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温煦脏腑。冬病夏治是利用夏季自然界阳气充盛的时机,采用温热中药贴敷穴位,调动体内阳气,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防治疾病在冬季复发或减轻病情,体现了中医的择时医学思想和治未病思想。冬病夏治多采用天灸疗法,也就是经辨证取穴后在穴位上贴敷温热性质的中药,针对的是顽固性的反复发作的虚寒性疾病,方法简单,经济效验。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天灸、穴位艾灸、拔罐、热疗等温热疗法。对于有虚寒性疾病(如哮喘、咳嗽、关节炎、脾胃病等)或经常怕冷、手脚冰凉的虚寒性体质者、老年人及体弱者均可到医院接受天灸治疗,同时也可以在家进行穴位艾灸、拔罐、热疗来防治疾病,增强体质,改善夏季脏腑缺乏阳气温煦的状况。

试试穴位艾灸

足三里、神阙、气海、关元穴是常用的保健穴位,定位比较容易,夏季经常在家艾灸可以很好地起到保养阳气的作用。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神阙穴,即肚脐,位于脐窝正中;气海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背俞穴是一组与五脏六腑经络直接相通的穴位,艾灸这些穴位可以直接温养五脏六腑。背俞穴穴位较多,位置相邻,使用艾箱灸较方便且效果更好。

自己在家进行穴位艾灸,要选择质量好的艾条。施灸时把点燃的艾条适当靠近穴位皮肤,以感觉不烫为宜,四五分钟后出现红晕、感觉发热即可,每天灸一次。

猜你喜欢

  • 麻黄何以破癥坚积聚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

  • 参芪地黄汤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朱某某,男,39岁,发现蛋白尿一年,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现尿蛋白3+,血压150/90mmHg,主诉腰膝酸软,舌淡紫,苔白,脉弦。辨证属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治法:健脾益肾,活血祛瘀。处方:生黄芪40克,党参20

  • 痔疮急性发作试试放血疗法

    痔疮的形成多因饮食不节,好食肥甘厚腻或煎炒燥热之物,以致胃肠燥热,伤津耗液,燥屎内结,长期积聚大肠;或因嗜酒成瘾,湿热下注,蕴聚肛门,致使经脉壅阻,筋脉驰纵,从而形成痔疮,反复发作。患者多辨证为实证、热证。刺络放血疗法就是针对实证、热证患者

  • 三脉同诊救危症

    雷鸣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医院患者邵某,男,63岁,农民。2009年3月21日上午在田间劳作时突发呆滞不语,约十分钟后又似乎清醒,而回家休息,时而烦躁,时而抑郁,渐至神志欠清,先后前往多家中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抗

  • 小儿惊厥中医诊疗技术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