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彝族医学的发展(2)

彝族医学的发展(2)

从公元初年到南诏彝族奴隶制建立之前,彝族历史经历了从勿阿纳(《西南彝志》)希孟遮世系第51世君长,到那意笃色(76世)的彝族奴隶社会前期。这一时期,彝汉医药相互进行了交流。彝医使用的一些有效药物也被汉医所用,并且收录进汉医的医书中,如名著《名医别录》就收载了不少彝族地区的药物。在《华阳国志》《水经注》《说文》《汉书》《续汉书》《博物志》等书中、也都记载了一些彝族的药物,宋代还有彝族地区的犀角、麝香进贡给皇帝的记载。这一切,充分说明了彝族的医药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彝族医药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华夏医药的宝库。

明代以前,彝族历代对植物药的记载非常零星、分散。此时问世的《双柏彝医书》一书,将流传在民间分散的大量植物药收集起来,它虽然还不是专门的本草书籍,但其中所记载的彝族植物用药之丰富,是前所未有的。书中记载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皮、全草、树脂及植物寄生的药材,达数百种之多,如根皮根茎类66种,叶类17种,皮类12种,果、籽类19种,全草类34种,茎木类6种,寄生、树脂、菌类6种。

除此之外,著名医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也记录了一些彝族药物,证明此期彝族医药应用的广泛性。

15世纪中叶,明代本草学家兰茂著成《滇南本草》,成为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与少数民族医药经验相结合的地方性本草专著。在此之前,历代书籍对民族药物虽有收载,但都不如兰茂所收集的规模大、药品多,尤其是西南地区的民族药物。《滇南本草》中不仅记录了药名,并考证弄清植物及产地,还尽量将当地各民族中的用药经验归纳进书中。彝族的许多药物也记入了。如芸香草、老鹳嘴、鹅掌金星草、韭叶芸香草、救军粮、橄榄(余甘子)、甘蔗等等。

到了清代,对于植物药的运用就更加广泛了。彝著《献药经》中说:“植物皆配药,蔬菜皆配药”。明确记载了草果、红果、生姜、胡椒、老母猪赶伴草等药用植物的主治功效。

《献药经》还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药物相互配合,以提高疗效。书中认为凡药用的植物、动物、家畜、五谷等,都可用来相互配合使用,药物配合十分广泛,只要是对病情有效的药物都可以进行配合。这充分说明彝医此时已从单方向复方迈进了一步,这无疑是彝医药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猜你喜欢

  • 颈椎病怎么才能治好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治疗绝大部分类型的颈椎病。那么也可以配合中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效果会更好,同时注意姿势。比如说我们常见神经根型颈椎病,还有一类很常见这个交感神经刺激。这一类的颈椎病,它这个症状从头到脚都会有,这一类效果是

  • 拉肚子减肥有用吗

    拉肚子是可以减肥的,但是它属于一种不健康的减肥方法,它减掉的不是脂肪,而是身体里的水分,对身体的危害较大。长期腹泻是吃进去的食物营养和水分没有得到充分的吸收就排出体外,容易导致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疾病。导致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果腹泻

  • 四种食物越吃湿气越重

    一、含糖多的食物。中医讲,甘入脾虽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对于有湿气的人来说,不适合多吃。二、生冷的食物。中医讲,寒凉伤脾,伤脾后,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也容易促进湿气生成。三、油腻的食物。煎炸烧烤食

  • 熬中药前先泡药材

    需要煎熬的中药都建议尽可能在熬之前先泡10到2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因骤然受热,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变硬,从而不利于水分渗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药效降低。

  • 劳怯症是什么

    很多学中医的可能知道中医有个病名叫虚劳,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专门有个血痹虚劳病,喜欢中医的朋友可以回去翻一翻,虚劳就是身体很虚,常年的虚亏,五脏都虚,叫虚劳。这个劳不是指的劳动,不是指的累,而是指的身体很弱的情况下,中医叫虚劳病。那这个“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