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多中心临床分析表明:中西药物对舌象影响不一致

多中心临床分析表明:中西药物对舌象影响不一致

日前,由江西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等11家医疗机构的9个临床中心,对46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共同进行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表明,中、西药对舌象的影响不一致。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在辨证中占有重要地位。舌象的变化,能客观地反映正气的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病情进退,可以判断疾病转归和预后等。研究人员对这469例活动期RA患者,按多中心分层随机的原则分为西药治疗组和中医辨证治疗组。西药组治疗时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扶他林缓释片)+慢作用药(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吡啶),病情缓解后,各药逐渐减至维持量。中医辨证治疗时,先给予基础治疗(雷公藤多苷片、益肾蠲痹丸),再辨证用药。如寒湿阻络型服寒湿痹颗粒(乌头汤加减);湿热阻络型服湿热痹颗粒(宣痹汤合三妙散加减);寒热错杂型服寒热痹颗粒(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肝肾亏损痰瘀痹阻型服痹颗粒(独活寄生汤加减)。两组均于治疗后6个月,采用分类变量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方法,对中、西药组舌质、舌苔的变化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并比较有效与无效病例舌象变化的差异。

结果发现,舌象随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不同,不同时间点的舌象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中、西药对舌质的影响不同(P<0.05),但舌苔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中药组舌质从舌紫暗或夹有瘀斑瘀点转为舌淡红者较多,西药组舌红转为舌淡红较多。

研究人员指出,从文献研究中可以看出,以往对中药作用机制的探讨多从现代医学的微观指标出发,或者对中医证候指标变化的横断面观察。由于中药作用的多靶点、多途径,故以一个或几个微观指标的变化来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难免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嫌;中医证候指标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横断面研究就存在“只见结果不见过程”之不足。对此,研究人员提出了“追踪观察、动态分析”的观点,追踪观察中、西药对中医的宏观证候指标影响的过程,并进行动态分析,探讨两者对证候指标变化过程的影响,以了解其作用机制的差异。

研究人员认为,在采用分类变量重复测量数据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时发现,舌象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并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舌象(主要指舌质)的动态变化与治疗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舌苔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与治疗方法无关,但均有从苔薄黄转为苔薄白的趋势。本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西药对患者的舌象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对舌质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中药对舌紫暗或/和舌有瘀斑瘀点的改善较好,而西药对患者舌红的改善优于中药组,这种差异是否为两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不同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 冬病夏治主要针对哪类疾病

    有些疾病适合在夏天治疗,因为夏天阳气比较旺盛,人体也与四时相应,人体的阳气也被激发出来,在这个时节适合有一些冬天易发的疾病,在这个时候治疗。第一个就是咳喘类疾病,很多病人一到入冬或者入秋的时候,就出现肺气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咳嗽,喘促,甚至哮

  • 血糖高中医怎么调理

    糖尿病在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这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呢降得不是很理想

  • 知柏地黄丸适合什么样的人吃

    知百地黄丸呢,出自于清代的《医宗金鉴》是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之上加了知母和黄柏,经常呢用于治疗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男性的遗精,早泄,不育症等,这些疾病会表现为潮热,颧红,口干,烦躁以及失眠盗汗等阴虚火旺的人群。

  • 黄芪提高免疫力吗

    黄芪能够增强免疫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很多这样的研究,所以很多人用它来泡水代茶,去预防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的感冒,哮喘以及慢性胃炎等等。但是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呢,把握好它的适应症很关键,凡是由于脾肺气虚而出现气短,乏力,自汗

  • 补中益气丸适合人群

    为什么说补中益气丸是办公室人群的常备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过度的用脑和经常熬夜,很多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食欲下降,懒言啊,甚至于肛门下坠啊这些症状,这是中气耗伤的表现。而补中益气丸当中的白术、柴胡、人参、黄芪等这些药呢,可以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