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之我见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之我见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历代医家对此都有各自的见解。有的认为春夏应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有人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故宜食寒凉以制其元阳,秋冬阴盛,故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孙政红等认为养乃“维护”之意。

孙政红 李渡华 朱小静 徐江红 周计春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张介宾认为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阴为阳之基,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张志聪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历代医家都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四时之气与阴阳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养乃“维护”之意,因为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阴阳会随着自然界阴阳消长而相应变化,即春夏阳长而阴消,秋冬阴长而阳消,并且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春夏养阳”,即合理而适当地将阳气维护在正常人体需要的状态,即顺应其自然而不去攻伐它,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然,青壮年因生理因素肾中阳气生长逐渐旺盛,而老年人肾中阳气生长则逐渐衰落,婴幼儿及儿童体质异于成人,易寒易热,变化迅速,这就需要人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饮食,自我调节。

秋冬为什么要养阴呢?我们认为随着气候的转冷,人体毛孔越来越闭塞,浮游于外的阳气也逐渐内收,随着衣物的加厚和毛孔的闭塞,人体阳气通过体表消耗的较少,虽然秋冬季节人体阴长而阳消,肾中阳气生长减缓,但秋冬气候寒冷而干燥,冬季加上炉火、暖气的熏蒸,大家的共同感受就是夜晚和晨起口干舌燥,所以需要多喝一些水来润燥,但我们认为温润为主,即应喝热水,热水在体内运行快,能较好的缓解口渴,而且有助于毛孔开泻,毛孔为玄府,玄府畅通,才能保持人体健康。所以,秋冬养阴也是由于人体虽然阴长阳衰,但阳气内守相对燥热而采取的一种相对措施,所以秋冬养阴要以温润为,主即养阴又不伤阳气,即养收养藏,这样才能避免在下一季节发生病变。

综上所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始终是为了维护人体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以适应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特性,使人体阴阳维持在相对的平衡状态,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这正体现了《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原则,即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能很好地预防疾病,逆之就要生病。

猜你喜欢

  • 脾胃不好,中医常用这三种方剂,看看适不适合你!

    那么首先第一个呢,就是四君子汤,我们叫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补气虚的啊,在方剂学当中,补气虚的第一方就是生猪、茯苓、甘草四味药,那么这个可以补人体气虚,这里边呢,我要跟大家说一个是中医这个补气呀和祛湿的关系,一般来说,气虚容易生成湿气,湿

  • 肝郁脾虚反反复复,用药没效果,看看老中医怎么调理!

    这个患者呢,是一个50多岁的一个女性,她来的时候跟我说,就是这个体质状况,就是怕冷,乏力,有时候打嗝嗳气,有时候呢还有胸闷,总爱跟这个女儿生气,这母女俩也总吵架,晚上呢失眠,她这个。情况啊,他之前呢,到那个诊所去看过中医,也吃过一段时间中药

  • 手脚冰凉,肚子总咕噜噜响怎么回事?

    今天我继续跟大家分享临床案例,这是一个女性患者, 59岁,她的主要症状呢就是口粘腻,口渴口干,颈肩腰痛,还有那个大便粘呢,肠子咕咕响,怕冷,移动的呢就汗出,入睡困难,多梦啊,有时候经常做噩梦,眼前还有飞蚊症,容易眼睛流泪,还有手指麻,手指和

  • 春季肝火旺盛,这五大症状,可千万别不当回事!

    大家好,春天呢,中医认为属木,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一些树木啊,草木啊都开始生长发芽了,那么这个时候呢,人体呢,也会出现这个木气偏旺的情况,人体的木呢,中医认为对应着我们的肝,肝属木,这个时候肝木偏旺,郁而化火的情况比较多见了,那么最近呢,

  • 口干,口苦,口臭,伴有大便干结,中医帮你祛除胃热

    这个患者是一个小患者,21岁,马女士,她是一个学生,她来的主要就是口臭,牙龈愿意出血,早晨起来口内出血比较明显,自己刷牙呀,漱口就觉得口里边儿有腥味儿,平素呢她吃饭是喜欢吃冷饮,大便还常常干燥,有点面红目赤,那么看她的舌象呢?就是舌红苔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