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闲话中医膏药

闲话中医膏药

用膏药治病,在中医属于贴敷疗法。所谓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它简便易学,作用迅速,使用安全,副作用极小,乐为患者接受。

早在公元前1300年的甲骨文中,对中医外治的经验体会便有了大量的文字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在《黄帝内经》中,有“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用白酒和桂心涂治‘风中血脉’,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了用生地黄或栝蒌根捣烂外敷治伤;用软膏剂贴敷疗外伤。

贴敷疗法能治多种疾病,道理同于内服,只不过给药途径不同罢了。服药须先入经脉,能入者乃是药物的气味。贴敷之药切近皮肤,彻到肌肉之中,也同样能将药之气味透过皮肤直达经脉,摄于体内,融化于津液之中,与之合而为一,具有内外一贯之妙。

贴敷疗法发生功效,多因药物贴于皮肤后,通过药物的渗透,吸收或药物对俞穴的剌激,对局部发生直接作用或通过经络的网络传导,达到剌激机体,调整系统功能的效果。

在经络理论中,皮部是经脉功能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所在,居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保卫屏障,具有卫外、安内的功效,起到对外接受信息,对内传达命令的作用,是机体的受纳器和效应器。

因此,皮部在人休的生理、病理和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通信联络作用。贴敷是借助药物贴于皮部,对体表形成特定剌激,并通过透皮吸收和经络剌激,激发并调整体内紊乱的生理功能,使各部位之间的功能协调一致,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的作用,以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猜你喜欢

  • 中医防治慢阻肺三法

    高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

  •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与重型急性胰腺炎两种。前者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病情凶险。

  • 养血祛风治斑秃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张某,女32岁,2008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于3月前晨起发现头枕部斑秃一块,后来逐渐发展而成全秃,经多方医治罔效,头部光亮,羞于见人,夜寐多梦,大便干,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心血亏损

  • 明医理 辨证准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1)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编者按:膏方又称膏滋,系指药材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辅料制成的半流体或固体制剂,是中医的传统剂型。随着近年来膏方热的广泛兴起,膏方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院长、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庞国明教授就

  • 麦门冬汤方证浅析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麦门冬汤方证条文说:“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