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湿——湿困脾胃舌苔腻

湿——湿困脾胃舌苔腻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汉代《述行赋》中写到:“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湿”,湿在古代是指地低潮湿的意思。湿,甲骨文写作,从水,仿佛地上铺着稻草,被水浸湿的样子。《庄子》有:“上漏下湿,匡坐而弦”的句子,描述百姓房屋漏雨,地面潮湿的艰苦境地。

湿,因为有“氵”做偏旁,显而易见与水有密切关系,不论地面潮湿、还是天气阴湿,都给人冷冰冰的感觉。因为水是寒性的,湿在本质上也属于阴。《素问·天元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这里提到的“寒、湿”是大自然存在的气候因素,相对其他几种气候,风、湿几乎一年的任何季节都会存在。在通常的时候,湿不会明显影响人的身体健康,顶多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不方便,好像上海五六月份的黄梅天,每天细雨绵绵,东西都会受潮、发霉,房间里也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味道,所以北方人恨死了这样的天气。

不过因为体质不同,有些人可能更容易觉到湿的气候变化,特别是对于脾胃虚弱的人。前面提到的黄梅天,很多胃肠弱的人就会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这时即使没有身体明显的不适,对着镜子观察舌苔也可以看到舌苔很腻。明代医家赵献可把“湿”分为四种:雨雾露,是在天之湿;泥水,是在地之湿;酒水乳酪,是饮食之湿;汗出沾衣,是汗液之湿。他还特别提到,不同的湿导致的疾病也完全不同。古代医家认为“胃为水谷之海”,饮食之湿,先伤脾胃,举个例子,喝过多的水或者酒,都会引起呕吐,就是胃没法容纳这么多饮食的一种自我保护。吃了不洁净的食物,人也会上吐下泻,也是肠胃不适的表现。而且外界的湿和饮食之湿会互相影响,如果环境比较潮湿,更要减轻胃肠的负担。

为什么感受湿邪,人的舌苔会很腻呢,因为舌苔是胃气熏蒸而成的,所以湿伤脾胃就会在舌苔上反映出来,而湿的特性是黏腻不爽,所以舌苔看起来也很腻。这一点也是中医整体观的体现,即任何一点小的问题,都会揭示大的方向,古人说,一叶落而知秋,就是这个道理。

湿困脾胃的临床表现除了舌苔腻,更多的是消化不良,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小便不利,可以用燥湿健脾的药物藿香、佩兰、苍术等进行治疗,食疗方赤小豆鲫鱼汤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赤小豆鲫鱼汤做的时候用三两赤小豆,浸水半小时左右,和鲫鱼一起放入瓦煲里加清水煲煎。加入少许的调料,以口味清淡为可,喝汤吃肉,在黄梅天吃效果很不错。现在,写字楼里多是中央空调,夏天人为创造了一个寒湿的环境,很多白领觉得一天下来,头昏,肩痛,胃口也不好,回家做道赤小豆鲫鱼汤吃,既吸收了蛋白质,又保健了脾胃,还补充了水分,一举三得,很值得大家试试。

猜你喜欢

  • 春季脾胃病高发期,临床常见三种反流病

    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再说一说反酸烧心这类疾病吧,希望大家可以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在临床中啊,这样的一个患者现在特别的多见,那么同时现在呢,这个春天,这个天气啊,也是胃病,脾胃病高发的一个季节,那么反酸的症状也越来越多,那

  • 脂肪肝千万不要忽视

    今天跟大家再聊聊脂肪肝吧。脂肪肝现在我们临床上是非常多见的,那么有些人患者也比较担心脂肪肝是不是会演变为肝癌,那么昨天还见到一个患者,年龄不大, 30多岁,我们身体稍微胖一些,然后得的脂肪肝,验的肝功能呢,我们一般比较常见的就是转肽酶升高,

  • 为什么有的人到夏季也会出现怕冷的症状?

    大大家都知道我如果我们冬天怕冷是正常的,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夏天也怕冷呢?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说一说,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那么今天呢,就看了一个患者,就是特别怕冷怕风,然后夏天也要穿上棉服,那么现在又要到夏天了,其实有些人呢

  • 患者胃痛症状日久有下坠感,伴有肠鸣腹泻,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女性患者,44岁,胃疼这个毛病很多年了,有时候隐隐作痛,有点还有呕吐,有时候反酸,饮食也下不去,觉得胸脘部就是比较胀闷,腹中有时候肚子咕噜咕噜响,她自己感觉就像打雷那么响,大便有稀溏的,每天呢有三四次,然后身体还是比较消瘦,气短愿意

  • 一虚就吃六味地黄丸?分清是哪种虚很重要!

    关于中医药这个应用这块儿啊,我建议大家还是用中医辨证更精确一些,我不建议大家随便就去吃这个六味地黄丸。那么中医讲究这个辩证啊,虽然它是一种宏观医学,但是辨证施治这块儿,通过这个辩证呢,更精准一些,不光有利于用药的疗效,有利于就是辨清患者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