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超声检测可预警早期冠心病

超声检测可预警早期冠心病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超声医学中心博士生导师曹铁生等人,在一项陕西省科技自然基金资助的题为“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及内中膜厚度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发现超声可以准确地监测到临床未发生冠心病而仅仅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正常人内皮功能的损伤;详细阐明了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检测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量化了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的判断标准和其应用价值等。有关专家们称该研究找到了一种简便、经济、准确、安全、无创的检测方法,对冠心病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并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性和致死率。该病的早期监测及预防一直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寻求一种即简便、经济,又准确、无创的检测方法更是近年来探讨的热点。

曹铁生等人从外周动脉内中膜和内皮细胞功能的角度进行了长期的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他们在国内首先利用超声检查技术对临界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的内皮功能进行研究,发现这两种疾病患者的内皮功能明显损伤,超声在临床上可以准确地监测到这种损伤,为该类病变的早期诊治提供了可靠的方法。研究人员还在国内外首先建立了蛋氨酸兔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动物模型,首次从形态学角度证明了在外周血管无明显(光镜下)病理改变以前,其内皮功能已明显受损,为内皮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平台。他们在国内首先对高脂蛋白血症的内中膜进行研究,发现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加;对冠心病患者的外周动脉进行研究,发现外周动脉内中膜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从而提出颈动脉、髂动脉、股动脉的内中膜检测是早期观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和窗口。他们通过药物试验,首次发现利用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降低内中膜的厚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并有消退软斑的趋势,为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复方丹参滴丸由急救药改型为长效缓释制剂提供了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该研究组成员受邀请,已先后在天津、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十余个城市就“内中膜和内皮功能及冠心病的早期预防”进行了十多场专题讲座,在全国范围引起了很大的影响,受到广泛好评,并且已受邀请还将陆续在全国其他城市进行巡回讲座。

据悉,多年来这些系列研究结果已发表论文20余篇,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2006年度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猜你喜欢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预后转归与护理要点

    【预后转归】肺癌总的预后很差,约80%患者在诊断一年内死亡,中位生存期一般在6~9个月左右。5年生存率不超过13%。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有:①肿瘤生长速度:预后与肿瘤生长速度成反比。②局部病变与远处转移:前者预后好,后者较差。③病理组织学类型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依据

    1、病史肺癌早期常无任何不适,诊断较困难,出现明显症状及典型体征时往往已届中晚期。约80%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能手术的病例极少。咳嗽和吐痰常为肺癌的首发症状,多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可无痰或伴少量白色泡沫样痰,也可伴有较多脓痰。咯血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发病与病因病机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肺泡的癌(不包括气管癌及转移性肺癌),简称肺癌。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很多国家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发达国家最为明显。到目前为止,至少有35个国家的肺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首位。在我国,

  • 现代医学公认的肺癌发病因素

    1.吸烟50~6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经确立了吸烟与肺癌的因果关系,在70年代国际肿瘤会议上已肯定吸烟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而且吸烟量与肺癌发病率呈正比。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重度吸烟者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脱落,鳞状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核

  • 肺癌能不能传染给别人?

    有很多肺癌病人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周围的人都十分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肺癌会不会传染。的确,这个问题是需要弄明白的。病人和家属可以放心,肺癌不是一种传染病,不会通过日常的接触等行为进行传播的。下面看一下具体的原因。肺癌能不能传染给别人?下面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