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便血的中医治法

便血的中医治法

便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特殊症状,指大便带血,或全血便,如出血时间较长(超过8小时),也可呈黑便。一般来说,肛门及直肠、结肠、小肠、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液与血管疾病、代谢与营养紊乱以及中毒性疾病,均能导致便血的发生。

中医的“肠风”、“脏毒”、“结阴”三者均指便血。或先血后便,或先便后血,或单纯下血。《金匮》有远血、近血之分。《景岳全书》进一步阐明远血者,或在小肠,或在胃 ;近血者,或在大肠,或在肛门。《证治要诀》以血色清而鲜者为肠风,浊而黯者为脏毒。《圣济总录》谓阴气内结者为结阴,痔疾亦包括在内。大凡便血,致病原因有二,一是脾虚不能统血,二是湿热下注伤损大肠阴络。

脾气虚弱证见下血质稀色淡,淋沥不断,或便血紫黯,伴见面色不华、神疲懒言、眩晕耳鸣、腹痛隐隐、喜热畏寒,苔薄白质淡或有齿痕。属脾虚气弱,统摄失职,宜温中健脾法。方选黄土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忌用苦寒伤中之品,防冰上加霜。药如太子参、白术、陈皮、黄芪、云苓、灶心土、当归、甘草、山药、生苡仁等。

湿热下注大便下血如溅,如质清色鲜、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者,属热迫大肠,伤及血络,宜凉血止血法。用槐花散、地榆散、知柏地黄汤等加减。药用生地榆、丹皮、生地、槐花、天冬、麦冬、玄参、北沙参、竹叶、金银花、山萸肉、生白芍、仙鹤草等 ;若血下污浊、质稠量多、大便不畅、小便热涩,多为大肠湿热。用清热利湿解毒法,常选地榆散加苍术、黄柏,兼用脏连丸,或用泽泻汤加蒲公英、贯众、土茯苓、连翘、大黄等。如便血日久,湿热未清,营阴已亏者,治当虚实兼顾,和营清热。

便血一证常见于多种疾病之中,临床上首先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警惕恶性肿瘤所致,应去医院做检查治疗,以免贻误时机。

猜你喜欢

  • 反流性食道炎怎么调理

    那么如果长期的这种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得不到很好的救治的话,那么它会对食道黏膜造成损伤,继而与食道恶性肿瘤发病密切相关,它也可以被视为这种癌前病变,那么因为平时的临床工作当中接触的消化系统疾病比较多,尤其是这种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所以说

  • 心脏供血不足会有哪些症状

    中医通常把这类疾病归结为胸痹心痛,或者是心悸怔忡等等。它主要的疼痛方式,通常我们所说的心胸痹痛,通俗来讲叫心绞痛,或者是闷痛、刺痛、烧灼样疼痛,或者是刀割样疼痛。那么以绞痛和刺痛为多见。通常诱因都是因为劳累,比如说老年人早晨起来去早市儿,一

  • 如何避免清晨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除了日常规律服用降压药之外,早晨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这三件事儿,第一就是起床过猛,或者这个早晨起来还没有服药的情况下,就开始锻炼身体,剧烈运动。这样,对血压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会使血压迅速升高,严重的,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为我们

  • 如何判断脾虚还是脾湿?该怎样调理?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

  • 经常腰痛与这3个原因有关,教你有效缓解

    现在网上有很多这种很火的视频,教你如何锻炼核心肌群,我们所说的腰托,实际上并不是骨质本身的问题。是因为核心肌群在这个竖脊肌,还有这个相关的肌群,是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固定住你的这个脊柱,所以造成了脊柱,前后或者左右的移动,造成了关节的错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