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嗜糖有害健康

嗜糖有害健康

本报记者 张凌燕

俗话说,“食蔗高年乐,含饴稚子欢”。甜蜜蜜的糖,人人爱吃。吃甜食有补充气血、解除肌肉紧张和解毒等功能,而且糖果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点心中适当加些糖可提高食欲。北京先有康中医技术研究院的曹恒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糖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但对于糖的摄入要适可而止,不可过量,多吃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健康。

适量食糖 益于健康

《素问·宣明五气》指出:“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甘,有缓急、和中、补益的作用,主入脾经、胃经。脾为中土,为五脏之枢纽,饮食入胃主要通过脾的运化,化生精微,以营养全身。脾与胃互为表里,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脾主升清而胃主降浊,脾胃为生化之源,脾胃调和,气机调畅,才能发挥正常功能,才能化生气血。糖在五味中属甘味。甘味食物的缓急、和中、补益的作用,有助于脾胃功能的发挥,但过量食糖却会伤害脾胃,严重危害健康。吃甜食多了,人就会因摄入能量太多而产生饱腹感,影响对其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食品的摄入。

过量食糖 疾病频发

曹恒主任认为,过量食糖会伤害身体,也是引发下列常见疾病的原因之一。

近视眼:人体内糖代谢需要维生素B1,糖摄入过量,维生素B1消耗加大,就可能发生视神经炎。糖很黏,可以把胶原蛋白粘在一起,产生“糖化”,使肌肉失去弹性。眼睛周围的肌肉由于糖化失去弹性后,不能灵活调节焦距;当近距离看书时间很长时,眼睛的肌肉可能固定在近焦距,而不容易改变到远焦距,因此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导致近视。严重时,眼睛水晶体本身也可以被糖化,变得浑浊,形成白内障,甚至失明,例如糖尿病眼病。多吃糖还易造成体内缺钙,从而使眼球内膜的弹力减退,引起轴性近视。

细菌感染性疾病:吃一定量的糖,白血球的杀菌作用就会受到抑制,吃糖越多,抑制作用越强,炎症便容易蔓延。同理,患扁桃腺炎、肺炎及痈肿等疾病时,也不宜多吃糖。

肾炎:肾炎是一种忌盐性疾病,这很容易诱使人多吃糖。然而肾炎病人的血管功能本已受损,加之糖会促使血管脂质代谢混乱,因此多吃糖反而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皮肤病:由于多余的糖会转变成脂肪,使皮脂分泌增多,所以不利于皮肤健康和皮肤病的治疗。患化脓性皮肤病或脂溢性皮炎者,多吃糖更易使病情恶化。

肠道疾病:糖能使胃酸增多,加重胃病患者的疼痛。糖还能减弱胃肠的蠕动,造成便秘及痔疮的频繁发作。

风湿病:风湿病患者体内的碱储备本来就少,而糖属酸性,增加糖的摄入,消耗了碱储备,体内碱的含量会更少,无形中加重了病情。

结石:糖或高糖饮食会使尿中钙镁的排出量增加,草酸浓度增加,引起尿道结石。

癌症:日本大学药理学教授田材丰辛的研究表明,平时好吃高糖类食物的人,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减退,患癌症的机会比普通人大4~5倍。其致癌原因是糖是酸性食品,摄入过多会使人体内呈弱酸环境,引起钙的不足,从而诱发癌症。

此外,英国营养学家贾恩尤金教授和美国农务部的学者古卢普研究员分别对小白鼠进行了分组实验,发现用糖饲养的一组小白鼠营养不良,容易感染疾病,肝脏、肾脏均增大,脂肪含量也增加,平均寿命为444天。而用淀粉饲养的一组小白鼠平均寿命为595天,两者相差达151天。按人类的平均寿命70岁计算,长期吃高糖类食物和不食高糖类食物的人,他们的寿命将要相差20年。

糖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重要物质,适量食用甜食有益健康,但食糖过量对人体有害。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浆做成的甜味剂。完全拒绝吃糖是一件困难的事,曹恒主任认为糖本身无害,关键是要食用有度,切勿因贪吃而危害健康。

猜你喜欢

  •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肥大的区别

    关于前列腺的有很多非常相似的名称,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说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大,前列腺增生,那么他们到底说的是不是一回事儿?来梳理一下,前列腺肥大和前列增大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啊,是说前列腺体积的变大,那么通过B超或者CT的检查就能发现,

  • 停止不正确的过度养生

    每一种药,都有自己的偏性,有它的寒热温凉,我们用这种偏性啊来纠正身体的偏性,但如果盲目长期的服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其实要想健康只需要记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 失眠泡脚用什么中药好

    不管是哪一种,都不是有效的睡眠,失眠内容很多很复杂,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治疗失眠的泡脚的方法,用中药夜交藤100克,加上洗脚用的足够量的水,烧开后啊煮八分钟,然后凉至40度左右,我们每天睡前泡半个小时左右。大家对夜交藤可能有点陌生,但说起何首

  •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中医望诊里面啊,望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眼睛炯炯有神,发光的,明亮的,那是精气神好的表现。失神的人啊,目光呆滞,眼睛浑浊。所以有句话叫做,藏于内者曰精,发于外者曰神。就是说精保养得好,就好像我们平时不着急,不发怒,不乱

  • 疑心病需要心理疏导

    我在临床上,经常遇见一些病人成天认为自己的身体有病,从心脏到血管到骨骼到大脑,到五脏六腑,特别怀疑自己得怪病、重病。通通检查一遍,也查不出什么大毛病来,但是还是不肯善罢甘休,继续换医生,换医院,做更多的检查。这个疑心病,其实不是身体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