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葛根作用

葛根作用

中药葛根的抗癌作用

中药葛根的抗癌作用:由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王庆端等最近完成的一项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证明,中药葛根有明显的抗癌作用。研究人员采用现代分离方法,葛根中提取出总黄酮成分进行动物试验发现,小鼠前胃癌抑制率达标77.77%,对大鼠肺癌抑制率达55.65%。研究了发现,葛根黄酮有明显的提高NK细胞、SOD及P450的活性作用。在食管癌高发地区进行的人群干预试验结果证明,葛根总黄酮对基底细胞增生的病人确有明显阻断其癌变的作用。

葛根的药理作用

1对平滑肌的作用

葛根中的大豆甙元具有抗乙酰胆碱作用,能够明显收缩平滑肌,被认为是葛根解痉作用的主要成分。

2对冠状循环的作用

葛根水煎剂、醇浸膏、总黄酮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能使冠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

3对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的作用

葛根醇浸膏、大豆甙元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对抗乌头碱和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作用,葛根素还能明显缩短氯彷、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时间,葛根素能明显缩小心肌梗塞范围,被认为是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4对心脏功能和心肌代谢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总外周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工作效率.葛根素还能明显减少缺血引起的心肌乳酸的产生,改善梗塞心肌的代谢。

5对血压和外周血管的作用

葛根总葛酮和葛根素能使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显著降低,血压下降.葛根素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微血管运动的振幅和提高局部微血流量;葛根总黄酮具有明显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改善脑微循环和外周循环.据报道,葛根素还能改善视网膜血管末稍单位的阻滞状态,从而提高视功能。

6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葛根素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和5-HT(5-羟色胺)与ADP联合诱导的人和动物的血小板聚集;另外,葛根素还能明显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5-HT的释放,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7降血糖的作用

葛根素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具有一定的降血糖能力。

8对体温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对内毒素致体温升高具有转持久而明显的降温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外感发热诸症。

9对记忆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醇提物能提高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并降低海马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对抗东莨碱所效的大鼠记忆获得性障碍,这说明,葛根具有一定的改善学习记忆的能力。

10毒副作用

葛根总黄酮的LD50高达(0.738~1.00)g/kg,临床上葛根的用量高达(45~60)g/d,也未见任何毒副作用。史纪兰等对葛根素的注射液进行了药物的短期致突、致畸试验,结果表明,无致突,改畸作用.这说明,葛根是一种低毒性,高安全性的野生植物,可望成为新的药食用植物。

葛根的临床应用

葛根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谓"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名医别录》载:"葛根无毒,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大寒。疗消渴,伤寒壮热。叶:主金疮止血。花:主消酒"。此后历代本草和中药书籍均有记载。近代葛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可以治疗的病症有:(1)冠心病心绞痛;(2)肺心病;(3)脑动脉硬化及脑梗塞症;(4)高血压病;(5)糖尿病;(6)视网膜阻塞;(7)突发性耳聋;(8)血管神经性头痛;(9)病毒性心肌炎;(10)神经性耳聋和眩晕;(11)迟发性运动障碍;(12)输尿管结石;(13)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4)痛风性关节炎

猜你喜欢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适宜技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当糖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浆酮体浓度超过正常时形成酮症,当酮体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临床上称为酮症酸中毒。以严重脱水、呼气有烂苹果味、酮症、血糖明显增高、后期昏迷为特点。多见于2型糖尿

  • 经方治呕案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闫敏,女,35岁,2011年8月6日初诊。恶心呕吐8月余,饭后即吐,饮水也即吐,夜间从鼻中流水,量多。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刻诊:饭后饮水即恶心呕吐,打嗝即吐,夜间鼻中流清水,消瘦,纳差,大便头干,日4~5次,尿频

  • 治百病皆以固护胃气为要

    牛群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卫生院 孙芳芳 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卫生院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表现为食欲如常,舌苔淡白,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 眩晕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1)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高热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