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脱肛

脱肛

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体质虚弱的小儿和老年人,身高瘦弱者也易发生。

幼儿发育不全,骶骨弧度较直,肛门括约肌肌力较弱,啼哭和腹泻常诱发脱垂,以部分脱垂较常见。成人因内痔经常脱出也可诱发,以直肠黏膜脱垂为多。女性因骨盆下口较大,多次分娩,可使盆底筋膜和 肌肉松弛,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本病的临床症状,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门脱出,并可自行缩回;以后渐渐不能自行回复,需用手上托能复位,常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再后在咳嗽、喷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脱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分泌可夹杂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由于肛括约肌松弛,很少发生嵌顿,一但嵌顿发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剧痛,肿物不能用手托复位,脱出肛管很快出现肿胀、充血和紫绀、黏膜皱襞消失,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绞窄和坏死。未脱出时,体检可见肛口呈散开状,指检往往发现肛括约肌松弛,收缩力减弱。检查时应排除直肠带蒂息肉和重度内痔脱出,可嘱病人下蹲用力,等肛管全部脱出后,再行检查,确定为部分和完全脱垂。在临床上按脱垂程度轻重分成三度:一度为直肠黏膜脱出,二度为直肠全层脱出,三度为直肠及乙状结肠脱出。

本病病因有:(1)先天不足,发育不全,直肠缺乏周围软组织。及骶骨弯度的支持;(2)病久体弱,营养不良或久泻久痢,使坐骨直肠窝的脂肪被吸收,直肠失去扶持;(3)气血衰退,年迈机体衰弱,妇女多次分娩,骨盆肌肉松弛,不易固摄,膀胱结石、慢性咳嗽等持续性增加腹压的疾病,使直肠黏膜下层组织松弛,黏膜与肌层分离,导致脱肛;(5)内痔三期,肛直肠息肉,肛直肠肿瘤等病症,经常脱出导致肛管括约肌松弛,并将直肠黏膜向下牵引。也有见于内痔环切术后,损及肛管皮肤,形成直肠黏膜外露脱垂。

本病治疗分内外药物治疗、针灸、注射、和手术治疗。内治用补气、升提、固摄为主;外痔用中药熏洗、外敷以收敛固涩;针灸益气固摄,增强盆腔内张力,增强对直肠支持固定作用;注射硬化剂可使直肠与周围组织或直肠各层组织发生粘连固定,使直肠不再下脱;结扎术可扎除部分脱垂的黏膜,并人为形成疤痕,产生粘连固定支持作用。现在医学用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效果并不稳定,且手术操作复杂,约有20%复发;盆底重建术,手术复杂,并发症多,疗效也不完全满意,故现较少用。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98例,全部治愈(脱肛完全回纳,自觉症状消失,加大服压不再脱出,随访1年未复发)。平均治疗10天。

猜你喜欢

  • 膝关节炎治疗最佳的方法

    膝关节炎的治疗呢,我们提出了一个三联疗法,传统上我们认为【三分治七分养】,现在我们发现其实更多的这个运动才是核心要素。我们改一个字,【三分治七分练】,这个一字之差含义不一样了,特别突出这种运动的这种效果,特别是我们说臀腿,大腿前面后面,里侧

  • 健脾祛湿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身体湿气重,常用的健脾祛湿六味药分享给大家。1.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除胀和胃的功效。2.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的功效。3.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4.苍术:具有健脾燥湿、祛风散寒的功效。5.厚朴:具有温

  • 糖尿病的早期表现有哪些?

    很多人质疑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其实中医治疗糖尿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大家常说的三多一少症状,其实在很多中医古籍中都已经有记载。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呢,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早期的表现呢,主要是以肝肾阴虚为主,到了糖尿病肾病的阶段,常常会

  • 咽喉疼痛吞咽口水疼,怎么办?

    嗓子疼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人嗓子一疼就以为是发炎了,其实原因有很多种,需要辩证对待。比如嗓子疼常见的表现一般是咽喉肿痛,有异物感,这种症状中医称之为风热喉痹,西医叫急性咽炎,主要是风热邪毒导致。还有一种除咽部疼痛以外,伴有扁桃体红肿,或者是

  • 夏季养生-艾灸“足三里”

    【外台秘要】中提到,凡人年30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 眼暗,意思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三里可以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衰老现象。足三里的位置呢,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旁开一横指,是人体当中非常重要的养生保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