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壮族民族概况

壮族民族概况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有1500多万人口。壮族聚居地区基本连成一片。其中居住在广西境内66个县、市的共有1400多万人,有100多万人分布在云南、广东、贵州、湖南和四川等省。

大量的考古文物和历史资料说明:壮族是我国岭南的土著居民。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周代古籍,就有关于壮族先民的记载。秦汉以至隋唐,壮族就以西瓯、骆越、乌浒、俚、僚等等名字立足于岭南广大地区。到了宋代,局部地区开始出现“僮”称谓;1949年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古老的壮族人民才得以当家作主和翻身解放。在周恩来总理的倡议下,1965年把“僮”改为“壮”。全国先后成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权。壮族人民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12个土语区。它有自己的语言系统、构词规则和语法体系。一千多年前,壮族人民就利用汉字及其偏旁、部首创造了“方块壮字”。50年代初期,国家及时帮助壮族人民创造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壮文,并经国务院批准推行,从而使壮族人民真正有了自己统一的合法的文字。

长期的相处与交往,使壮族和汉族以及其他兄弟民族具有许多共同的优秀品质和风格。然而,作为祖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正如万紫千红中的木棉花一样,壮族又具有“岭南一花”的特色。壮族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从其称谓的变迁,从“西瓯君”领导人民抵抗秦始皇进军岭南的斗争,到太平天国运动发展以及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都闪耀着壮族历史灿烂的光辉。壮族人民具有独特的爱好和风俗。依山傍水的“干栏”建筑,50多种色泽斑烂的服饰,“三月三”节日餐桌上的五色糯米饭,歌圩场上来往如梭的绣球,呼噜旋转的踩风车,龙腾虎跃的板凳龙,雄壮的扁担舞,以及令人惊叹的高空舞狮,无一不使人们感到精神振奋添风采。那浩如烟海的壮族山歌,丰富多采的传说和故事,粗犷别致的戏曲(木偶、师公和壮剧)、节奏明快的音乐和舞蹈,还有那古代、近代和现代壮族文人数以万计的文艺作品,壮医药的朴素理论和大量的行之有效的验方秘方单方,以及丰富多采的诊疗方法和手段,都足说明壮族文化源远流长,应当继承和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 中暑发病骤急,抢救应及时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夏季急性疾病,其特点是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倒。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也会有类似的症状。中暑严重,体温大多在39℃以上,患者面色苍白,有昏厥等症状。如果发现中暑患者,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让患者喝一点

  • 药膳调理失眠

    莲子百合瘦肉汤。功效:益气调中,补虚损,交心肾,安神,益智,清心。适应症: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病后体弱等。莲子性甘、涩、平、入心、脾、肾经,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百合性甘、微苦、平、入心、肺经,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清热、清心安神、益气调中

  • 中医治疗痔疮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任何年纪都可发病,但随着年纪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们国家,痔是最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

  • 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

    组成: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莲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韦12克。功效: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主治:肾阴虚、水热互结、瘀

  • 支气管哮喘患者最应注意的问题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