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白芷产区调查及预测

白芷产区调查及预测

白芷,又名香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主产四川、河北、河南、浙江等地,系40种大宗常用药材品种之一,也是“十三香料”之一,属药食两用品种。因其生长周期短,易种植、不易保存、用量大、产区分布广等特性,生产几上几下,市价升降频繁,长期受广大经营者关注。川白芷为白芷家族中的一员,因种植历史悠久,质量最佳、产量最大,享誉全国。川白芷产量的多少,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全国白芷市场行情。

在川白芷产新之际,业内人士专程前往白芷产区--遂宁、达县、安岳、南川作了详尽的产情调查。

遂宁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区。白芷历年产量约占全川的60%以上。据中国药典记载,遂宁因其适宜的气候、水文、地理特性,所产白芷为白芷家族中上品,享有“道地药材”之圣名。遂宁,也因此有“川白芷之乡”的称誉。蜿蜒的涪江从北而南缓缓地流淌而下,穿城而过,涪江河两岸近60公里的狭长河谷地带,栽种着成片的白芷,柳树、红江、梓潼、永胜、南强、过里坝等乡镇,是遂宁白芷较为集中,年产100吨以上的几大产区。

射洪柳树镇,一个因“悠悠岁月久,滴滴沱牌情”而闻名全国的乡镇,在遂宁境内地处涪江上游。笔者一行到达时,地里白芷苗势已经枯萎,农户正在拔地里杂草,准备起挖。据农户反映:地里长势与去年差不多,但由于去年下种少,总量肯定不及往年。

沿着涪江顺流而下,我们来到了蓬溪红江镇,一个古老的地名,一个年轻的产区,因其距离市区较远,销售很不方便。早些年,很少栽种白芷,上世纪80年代初期,市场放开,白芷结束了由国家统购统销的购销方式,作为遂宁特色农业之一的白芷种植迅速发展,到了90年代初期,白芷栽种成了当地一大经济来源,红江发展成为了遂宁白芷的一大产区。看到路边晾晒着的白芷,根条普遍偏小。通过走访得知,红江去年下种面积跟往年差不多,但由于单产量大幅下降,估计减产在四成左右。

梓潼,分布着段家坝、王爷庙、孔家梁子、张家梁子及小坝子几个产区,历年白芷总产量、根条大小、外观形状,都在遂宁算较好产区,今年减产也在三成左右。种植户说:种植面积跟往年差不多,施用肥料也不比往年少,不知什么原因,今年亩产就是很低。

永胜,由于去年川白芷GAP基地建立,白芷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因气候影响、单产下降,估计总产量略低于往年。

河东,原名仁里镇河东乡,是遂宁白芷的主产区。随着社会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2002年,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决定迁出老城区,决定迁往遂宁城仅一河相隔的河东乡,建立自己的独立行政区--河东新区。作为县政府所在地。建新城、修建护城提、涪江第三桥,遂宁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城市改造,占用了大量耕地,根本没有土地种白芷,产区逐步萎缩。正常年间,河东乡年产白芷200余吨,今年仅有几十吨产量。

南强镇,地处城市近郊,是计划经济时期最主要的白芷产区,也是历年白芷产量最大,最为集中的产区,辖区内分布着马崇岭村、小河洲村、三洲村、农坪乡几个产区。马崇岭村在80年代初期,白芷成片栽种、产量很大,曾高达200吨以上,随着蔬菜基地地位的确立,白芷栽种呈逐年减少之势。近几年,仅涪江河岸边低矮潮湿处还可见到零星种植,产量基本保持在每年50吨左右。由于去年以来,马崇岭村已被城市征地修建工业园区,白芷今年没有收成。三洲村、小河洲村是涪江河在遂宁城市下游河心地带,千百年来冲积而成的一块四面环水,面积为10多平方公里的冲积平原。肥沃的土质,沙性的土壤、透水性良好,非常适合白芷栽种,农民的精心管理和培育,历年白芷产量、质量都为遂宁之冠,所产白芷个大,均匀、外观光滑、分叉少是遂宁白芷历年加工出口外销货源最主要也最关键的产区。前几年,白芷产量曾高达500吨,近几年,由于城市外围化发展,三洲村、小河洲村也由原来的粮食产区逐步演变为蔬菜基地。由于白芷种植不划算,农户减少白芷种植改种蔬菜,估计今年产量为250吨。农坪,是遂宁白芷最古老的产区、现已发展成为遂宁白芷的集散基地,商贩最多、信息最灵、市场经济意识最强,由于近年来药市低迷、市场疲软,白芷多年低,农户缺乏种植积极性,白芷栽种越来越少。

过军坝,由于交通不便,主要靠轮渡。90年代前,白芷栽种很少,近几年,有所发展。白芷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但由于白芷普遍间作在玉 米地里,玉米根系发达,与白芷“抢肥”。加之光照不足和土质等原因,每年过军坝白芷根条小而短,亩产很低,分叉又多,是遂宁白芷质量最差的地区。

综上所述,据初步估算,遂宁白芷减产约四成左右,另外,安岳、南川、达县、通过考察,情况基本类似(略),总产量都呈不同程度减少。估计今年全川白芷减产至少在三成以上。原因何在呢?

由于去年收购价格过低,仅1.80元/kg,药贱伤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部分农户少种甚至不种白芷,农民的主观因素造成了去年播种面积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发展,耕地减少,没有土地种白芷,又从客观上抑制白芷栽种,是今年白芷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又因去年下种时节,干旱少雨,地湿不足,种籽出芽率很低。部分农民铲掉白芷幼苗改种其它农作物,部分农户虽后期有所补种,但已误农时。“屋漏偏遭连阴雨,白芷出苗后,又遇天旱,白芷对水份要求以湿润为度,整个生长期就怕干旱,由于雨水偏少,对白芷前期生长极为不利。笔者于4月份曾到过产区,所见地里白芷稀疏,长势不容乐观,“清明前长苗,后期长根”是白芷生长的一大生长特性。白芷清明不“封林”收成很有限,这是老农的经验总结。5月份以后雨水过多,对白芷根部发育也是极为不利的。根部发育不良,致使今年白芷根条普遍偏小,等级货难寻。亩产大幅下降是今年白芷减产的根本原因所在。

后势预测:从近20年白芷市场价格走势看,白芷经历了1984年、1988年、1992年、1997年几个高价年,从中不难看出:白芷价格周期运行规律一般为4~5年为一个周期。2001年,本应达到一周期的价格顶峰,由于国内经济不景气,内需不旺,国内大环境制约了白芷市价的上涨。特别是2001年的医药行业大整顿、“大洗盘”,全国6700余家制药企业,关、停、并、转,仅剩3600余家,无形中造成用量的萎缩,又因制药企业GMP的达标认证,把市场作为仓库、各大药厂作为社会贮备库功能的弱化,市场流通货源增多,是制约白芷市价的又一因素。白芷市价在2001年仅仅达到4.5元的中价位,就“止步回跌”。一晃而。按照价格周期运行规律,白芷市价应该有一个较高价位期,才可能进入下一周期。从理论上讲,2001年,应该是白芷市价这一周期的高峰期。没有达到高价期,这一周期就没结束应该延长。时间又过去两年,白芷市价一直处于一个较低价位。今年白芷市价如何呢?会是一个白芷市价高价年吗?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从社会贮量来看,库存也不多。今年产区产量来看,全川今年减产三成以上。多年低价,河南、河北、浙江种植积极性也不高,安徽又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全国白芷呈不同程度的减少,减产已成定局。货丰价跌,货少价扬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市场价格杠杆的调节,白芷市价应该上扬,涨价是必然的。能够达到何种价位,让我们拭目以待。

摘自:慧聪医药商务网

猜你喜欢

  • 结节也分寒性热性,你的是哪一种?

    那么结合临床的实践,我认识到这种结节类的疾病,它也是分寒症和热症。什么概念呢?说阳化气,阴成形。这种有形的结节是由于阳化气的这种功能失常所导致的,那么它分为两端,第一端呢,是阳化气的功能太过了导致阳热太盛,这种热性结节的产生是什么原因呢?是

  • 失眠,分享两个核心要点

    那么在临床当中,失眠分为各种类型,有的人表现也不太一样,但是终归起来,失眠就有两个核心的要点,我们一定要了解。失眠的两个核心要点,在我看来,第一火热扰及心神,心神不宁它就容易失眠,第二点,心血不足,不能够濡养心神,这样也会导致失眠。那么这位

  • 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怎么调理

    那么这种肠道的息肉尤其引起我们重视,之前跟大家科普过一句绕口令,说肠息肉一般呢,他不会转化为肠道的恶性肿瘤儿,但是肠道的恶性肿瘤儿多半是由肠息肉发展过来的,所以说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这类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这是一位老年男性患者,他患有肠息肉

  • 湿热久除不去怎么办

    湿热久出不去,五个方法可以帮你把胃,肝,膀胱,大肠,关节的湿热赶去。这个脸上出油爱长痘,早晨起来口苦,一吃饭就肚子胀,胳膊腿上长湿疹,舌质发红,舌苔黄腻,这就是身体里边有了湿热。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五个方法,不管是湿热藏在哪里,都能把它赶出去

  • 肾阴不足有哪些症状

    中医有一句话叫阴虚则痛,阴液在体内起到滋养润滑的作用,那阴液不足,压不住阳气,就会产生虚火,虚火灼烧,我们身体就会隐隐疼痛。还有渗出水和体内的阴液息息相关,所以就会出现以下六个部位的疼痛。第一个就是腰痛,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不能温煦腰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