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腧穴敷贴法

腧穴敷贴法

【概述】

腧穴敷贴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敷贴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毛莫、斑螫、白芥子等)捣烂或研末,敷贴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脓如“灸疮”,又称为“天灸”,已在“冷灸法”一节作过介绍。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器具药物】

(1)药物:包括敷药和溶剂(或赋形剂)。敷药多用具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作用的冰片、麝香、丁香、花椒、姜、葱、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等和气味俱厚、力猛有毒的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附子、大戟等。常用的溶剂(或赋形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此外,还可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

(2)剂型:常用的有丸剂:将药物研成细末,用水或蜜或药汁等拌和均匀,制成圆形大小不一的药丸,贮存备用。散剂:将药物研成细末,填放脐部进行治疗。糊剂:将药物研成细末,酌情使用水、醋、酒、鸡蛋清或姜汁等,调成糊状,摊敷腧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膏剂:将所选药物制成外贴膏药或软膏。饼剂:将药物研成细末,加适量的水调拌均匀,制成大小不等的药饼,敷贴病变局部或腧穴,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或将新鲜的植物的根茎、茎叶等捣碎,制成药饼,烘热后敷贴穴位。

【操作方法】

(1)选穴:腧穴敷贴选穴力求少而精。一般多选用:病变局部的穴位、阿是穴或经验穴。其中,神阙穴和涌泉穴为常用的敷贴穴。

(2)敷贴方法: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敷贴药物之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敷药。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以免移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

目前有专供敷贴穴位的特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如需换药,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一般情况下,刺激性小的药物,每隔工~3日换药1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还可适当延长到5~7日换药1 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病人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敷贴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敷贴,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

【适应病症】

腧穴敷贴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心绞痛、腹泻、面神经麻痹、失眠、高血压病、颈椎病、月经失调、子宫脱垂、婴幼儿腹泻、遗尿、青少年近视、过敏性鼻炎、牙痛等的治疗。

【注意事项】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需随调配随敷贴,以防蒸发。在应用腧 穴敷贴法时,应注意选择活动度较小的部位。对刺激性强的药物,保留时间不可过长,如局部出现水泡,可用龙胆紫药水搽抹。在敷贴过程中如出现皮肤过敏,应查清原因,如为药物所致,须改用其他药品;如系胶布所致,可改用纱布包扎。对于孕妇、幼儿,应避免敷贴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猜你喜欢

  • 党参的作用与功效

    党参能益气养血、健脾、补肺生津,跟人参有类似的功效,但是药性平和,它补气而不上火,补水而不生湿,养血而不滋腻,所以还有个小人参的称号。正因为它的药性平和,所以跟各种不同药物的搭配都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党参配黄芪,适合虚咳气喘、易疲劳、抵抗力差

  • 天麻的作用与功效

    一、天麻富含天麻素、香荚蓝素、抗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其性辛温、无毒,有抗气绝、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平肝吸风的功效,功能主治平肝吸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抽搐、破伤风、头昏眼花、神经衰弱、风寒失痹、小儿经风等症。临床

  •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

    它健脾主要是对于脾阴不足和胃火比较旺的人,另外对于慢性腹泻、慢性胃肠功能不好,它还有健脾止泻的作用。除了健脾,山药对一些肺气虚、肺阴虚也有帮助,通常可以用淮山搭配莲子、百合、玉竹来作为食疗清补。除了这些,山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滋养肾阴

  •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一、可以清热解毒,甘草在中药里有调和百药的作用,就是很多有毒的药物,吃的时候可以加以甘草来缓解毒性。二、清热,它可以祛痰止咳,像甘草合剂就是以甘草为主来提取的一些有效成分。三、缓急止痛,缓急止痛是针对一些肌肉痉挛性的疼痛,《芍药甘草汤》就可

  •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补一身之气,因为我们补气的药除了黄芪之外也有不少,像白术也是补气的。那么至于说我们这个从中医的成方来讲,补气的那个成方是四君子,参苓术草,加起来就是补气的。只有一味黄芪也可以起到完全补气的作用,那么吃上之后呢,就是比如身体乏力啊这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