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辨治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辨治

王付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的一种疾病,又称面神经炎。其致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风寒侵袭等有关;病理变化主要是神经水肿和脱髓鞘,轴突变性。结合多年临床诊治体会,试将经方时方合用分型辨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介绍于下。

瘀热生风证

口眼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口渴,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面部发热,或面肌近耳处疼痛,或痛如针刺,或头痛,或大便干结,舌质红瘀紫,苔薄黄,脉浮或涩,治当活血化瘀,清热止痉,可选用桃核承气汤与牵正散合方:桃仁9克,大黄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芒硝6克,全蝎6克,白附子6克,白僵蚕6克。方中桃仁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桂枝通经散瘀,助桃仁破血祛瘀;大黄荡涤实热,通下瘀热;芒硝软坚散结,善于消瘀;白附子祛风化痰,善治面风之游走;全蝎通络止痉,助白附子祛风解痉;白僵蚕祛风通络止痉;以酒调服,宣通脉络,并引药入经;炙甘草益气帅血,以助祛瘀,兼防攻伐药损伤正气。若瘀甚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逐瘀;若热甚者,加牡丹皮、生地黄,以清热凉血;若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细辛,以活血行气,通络止痛等。

卫气虚弱,痰热生风证

口眼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恶风汗出,因寒加重,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口渴,或面部发热,或面肌至耳跟处疼痛,或头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浮弱或浮数。治当益气固表,清热化痰,熄风止痉,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白虎汤与牵正散合方:黄芪9克,白芍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12枚,知母18克,石膏48克,炙甘草6克,粳米18克,全蝎6克,白附子6克,白僵蚕6克。方中黄芪、粳米、大枣,益气固表,补益卫气;桂枝温阳助卫,通利血脉,与黄芪相配伍,助卫和营,以温肌肉、充皮肤、肥腠理;白芍养血补血,敛阴和营,与桂枝相配伍,以调和营卫,与黄芪相配伍,以滋补气血;生姜温阳散寒,与桂枝相配伍,以疏散外邪;知母、石膏,清热泻火,生津养阴;白附子祛风化痰,善治面风之游走;全蝎通络止痉,助白附子祛风解痉;僵蚕祛风通络止痉;以酒调服,宣通脉络,并引药入经;炙甘草补中益气,并制约苦寒药伤胃气。若气虚者,加人参、白术,以健脾益气;若热甚者,加黄连、栀子,以清热除烦;若风甚者,加蜈蚣、白花蛇,以熄风止痉;若疼痛者,加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等。

瘀热痰风证

口眼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头沉面紧,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痰阻咽喉,或面色晦暗,或面肌近耳处疼痛,或头痛,舌质暗红瘀紫,苔黄腻,脉沉弱或涩。治当清热化痰,化瘀止痉,可选用小陷胸汤、桂枝茯苓丸与牵正散合方:黄连3克,半夏12克,全瓜蒌30克,桂枝12克,茯苓12克,桃仁12克,牡丹皮12克,白芍12克,全蝎6克,白附子6克,白僵蚕6克。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半夏燥湿化痰;全瓜蒌清热化痰;桃仁破血逐瘀;牡丹皮凉血散瘀;茯苓渗利痰湿;白芍敛阴缓急;桂枝通经散瘀,兼防寒药凝滞;白附子祛风化痰,善治面风之游走;全蝎通络止痉,助白附子祛风解痉;僵蚕祛风通络止痉;以酒调服,宣通脉络,并引药入经。若瘀甚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逐瘀;若热甚者,加石膏、知母、栀子,以清热泻火;若风甚者,加蜈蚣、白花蛇,以熄风止痉;若痰甚者,加胆南星、贝母,以清热涤痰等。

阴血亏虚,风扰经脉证

口眼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潮热,或面红,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头晕目眩,或面肌近耳处疼痛,或头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当滋补阴津,熄风止痉,可选用当归散、增液汤与牵正散合方:当归48克,黄芩48克,白芍48克,川芎48克,白术24克,玄参30克,麦冬24克,生地黄24克,全蝎6克,白附子6克,白僵蚕6克。方中当归补血养血,活血通经;白芍养血敛阴;川芎活血行气;白术健脾益气;黄芩清热;麦冬清热增液润燥;生地黄、玄参,清热凉血,养阴润燥,助麦冬清热养阴生津;白附子祛风化痰,善治面风之游走。全蝎通络止痉,助白附子祛风解痉;僵蚕祛风通络止痉;以酒调服,宣通脉络,并引药入经。若阴虚甚者,加玉竹、石斛,以滋补阴津;若血虚甚者,加阿胶、熟地黄,以滋补阴血;若风甚者,加蜈蚣、白花蛇,以熄风止痉;若血热者,加牡丹皮、赤芍,以凉血散瘀等。

猜你喜欢

  • 胃食管反流谨记三忌三戒,助你恢复快

    胃食管反流病容易反复,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患者在饮食上的不注意,还有一些患者说就是在这个情绪上的难以控制。胃食管反流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在生活上要严格遵循三忌三戒。第一个就是忌油腻食品。人在高脂肪饮食以后啊,胃的排空速度慢,容易刺激这个胆囊的

  • 大便异常的这六种表现,现在知道还不晚!

    那么今天呢,来跟大家聊一聊大便的异常情况。有一些病人吧,就是对这个大便观察还是比较仔细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呢,对自己的大便这一块呢不是很认真,或者不是很细心,习以为常,就是甚至说大便异常的时候,他也习以为常,有时候呢,还是会忽略一些比较严重的

  • 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中医治养结合效果好

    那么它这些特征出现以后呢,有一些患者会伴有这个肠上皮化生,还有一些不典型增生,随着这个现在这个生活水平地提高啊,胃肠镜的普遍开展,它的发病率还有他的检出率都逐年上升,那么我们中医认为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呢,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病程比较

  • 免疫力低,常年小病不断,究竟该如何提高?

    这个免疫力啊,其实不光是西医的名词,在中医《黄帝内经》上说的是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你的免疫力充足,外部有的邪气呢,就不可能干扰或者侵袭你,经常生病呢,归根到底还是体内的正气不足。尤其指的是一些慢性病。因为正气和邪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 身体没病,就是浑身没劲,是这三大原因导致

    今天跟大家说一说,那么从中医角度来说,主要就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虚实,我们所说的虚呢,就是气血不足,或者是肝肾不足,那么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呢天生可能就是虚弱一些,有些人是因为后天因素,包括房劳过度啊,或者是工作上过于劳累啊,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