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克隆性分析技术在分子病理学诊断领域前景广阔

克隆性分析技术在分子病理学诊断领域前景广阔

众所周知,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在一些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中,常规病理诊断也存在一些难点。一些增生性病变经常规病理诊断,性质仍无法明确,如部分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一些增生性病变的性质目前仍然认识不清或存在争议,如肝脏变异肝细胞结节及骨的纤维结构不良等。因此寻找更为精确的诊断依据是解决这些疑难病理诊断难点的关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由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病理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张伟教授领衔的攻关小组,历经8年时间,在一项题为“克隆性分析技术的建立及其在增生性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的研究中,从分子水平为一些疑难或有争议的疾病病变性质提供了诊断依据,明确了一些增生性病变生还是反应性增生,提高了相关疑难病例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疾病特别是肿瘤性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多年来此系列研究结果已发表论著18篇,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日前,这一研究成果荣获2007年度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有关专家们称该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基于女性X染色体PGK、AR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克隆性分析技术和基因重排检测技术,并结合显微切割技术从分子水平明确增生性病变的克隆性,从而确定其是否为肿瘤性增生,在技术上为上述疑难病例的诊断提供精确的可靠依据。

该研究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在国内首先建立了基于女性X染色体PGK、AR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克隆性分析技术,并首先将显微切割技术应用于克隆性分析中。克隆性分析技术在国外上世纪70年代建立,但当时所用位点不稳定且有局限性,上世纪90年代基于女性X染色体PGK、AR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克隆性分析技术在国外开始建立,但只限于肉眼可以分辨的较大病变。该科于1998年在国内率先建立该技术,并巧妙的与显微切割技术相结合,提高了靶细胞的丰度和纯度,广泛应用到临床病理诊断中;首次报道了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各结节之间具有独立型、同源型及混合型三种关系;首次提出部分女性外阴尖锐湿疣、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织中变异肝细胞结节及全部骨的纤维结构不良是单克隆性增生,属于肿瘤性病变;建立了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有效提高了对于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性质分析的准确性。淋巴瘤的诊断是病理诊断中的难点,而且争议很大,该项目明确部分有争议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基因重排检测阳性,属于早期淋巴瘤。

自1998年来,张伟教授领衔的科研小组对包括女性外阴尖锐湿疣、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织中变异肝细胞结节、骨的纤维结构不良、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在内的461个病例的病理诊断进行了辅助诊断,经随访结果证实诊断符合率达到100%,明显提高了疑难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活血化瘀治泄泻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施仁潮运用丹溪痛风方经验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同病异治愈咳嗽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

  • 麻黄何以破癥坚积聚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