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技术

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技术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溃疡,根据发生部位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两类,还包括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和胃黏膜Meckel憩室的溃疡。

消化性溃疡在我国的发病率南方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以中老年为多,但近年来,中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病发病有季节性,多见于秋冬和冬春之交。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泛酸”等病证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多种原因可导致本病,常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和外邪侵袭等有关。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性多虚实夹杂。本病初起病在气分,病情较轻;日久迁延而突然加剧兼见血病等,可见呕血、便血,病情较重,甚至气血痰瘀互结转变为胃反、胃癌之恶证。

辨证分型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痛,攻窜两胁,嗳气频繁,矢气痛减,或大便不爽,胃痛每因情志因素发生而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2.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喜暖喜按,遇冷或劳累后加重,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3.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4.肝胃郁热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嘈杂泛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5.瘀血停滞证:胃脘疼痛,痛如针刺,入夜尤甚,按之痛甚,或见吐血黑粪。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辨证论治

1.肝胃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嗳气较重者,可加沉香、旋覆花;化热者,加黄连、栀子;兼瘀血停滞者,加川芎、赤芍、丹参。

2.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味。泛吐清水明显者,加陈皮、干姜;泛酸者,加煅瓦楞子、乌贼骨、吴茱萸。

3.胃阴不足证

[治法]养阴益胃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味。胃脘灼痛,嘈杂泛酸用左金丸;气阴两虚者,加黄芪、太子参、山药;大便干结者,酌加瓜蒌、火麻仁。

4.肝胃郁热证

[治法]疏肝泻热,和胃止痛。

[方药]化肝煎加减。口干苦、胁痛甚者,加龙胆草、柴胡、川楝子。

5.瘀血停滞证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胃痛甚者可加延胡索、木香、郁金、枳壳;若四肢不温,舌淡脉弱者加党参、黄芪;粪黑可加三七、白及。

经验方

1.加味一贯煎

[药物组成]生地黄24克,北沙参9克,枸杞子12克,当归9克,麦冬9克,川楝子9克,玫瑰花2克,绿萼梅4.5克。

[功效]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2.颜亦鲁方

[药物组成]生山栀15只,连翘(炒焦),与川芎3克,生姜汁5滴,水煎服。配合五香粉(沉香、降香、木香、檀香、乳香各等份,共研细末)3克。

[功效]清热活血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配合五香粉3克,每日两次。用于胃溃疡的治疗。

3.张镜人方

[药物组成]炒白术、炒白芍各30克,炙甘草6克,浙贝30克,制香附20克,炒枳壳15克,川楝子30克,砂仁15克,凤凰衣9克,食盐30克,共研末为散。

[功效]和胃降逆,和营活血。

[用法]嘱上方配制,日服两次,每次一汤匙,温开水调送。治疗难治性顽固性消化性溃疡。

4.益气健胃汤

[药物组成]生晒参60克,怀山药60克,鸡内金60克,煅龙骨30克。

[功效]益气健胃。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3克,每日3次吞服。

适宜技术

1.毫针

主穴:大肠俞、气海、天枢、足三里、中脘。吐酸者加阳陵泉、厉兑;便血者加太冲;胃痛甚者加梁丘。

2.耳针

取胃、交感、神门(胃溃疡),或十二指肠、交感、神门(十二指肠溃疡)等耳穴。每日一次,每次捻转1~2分钟,留针20~30分钟。

3.水针

取胃俞、脾俞、相应夹脊、中脘、内关、足三里。选用当归注射液、红花注射液、阿托品0.5毫克或1%普鲁卡因注射于上述穴位,每穴1~2毫升,每日一次。

4.灸法

取双侧足三里及公孙穴,点燃艾条后,先灸双侧足三里20分钟,再灸公孙10分钟,以自感温热为度。每日早晚各一次,1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脾胃虚寒证患者。

5.足部穴位按摩法

(1)足穴处方:按揉双侧足陵泉,点揉内庭、公孙、太冲穴,揉、擦双侧涌泉穴。

(2)足反射区处方:推按双足底胃反射区、十二指肠反射区,推按双足底肾、输尿管至膀胱反射区,点揉双足底脑垂体反射区,按揉右足底肝反射区、左足底脾脏反射区,按揉双足底腹腔神经丛反射区。重揉足内、外侧缘及足底部。

6.拔罐法

取中脘、梁门、幽门、脾俞、肝俞、三焦俞。用中型火罐,闪火法吸于以上穴位,留罐10~15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7.穴位贴敷法

(1)麝香暖脐膏: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大茴香、香附各4克,木香2克,乳香、没药、丁香、肉桂、沉香各1克,人工麝香0.5克,烘热后敷于神阙穴,每日两次,痛止即停用。用于虚寒或气滞证患者。

(2)胃寒膏:香附8克,陈皮6克,三棱3克,乳香3克,小茴香6克。选穴:中脘、胃俞。用法:将药物研细末,熬炼成膏状,然后热熨胃脘部,冷后外贴上述部位。随证加味:寒凝气滞加生姜12克,桂枝12克;肝郁气逆加佛手草20克,白蔻仁12克;内伤瘀血加鸡血藤30克,牛膝12克。

8.敷脐疗法

(1)附子适量研细末,生姜汁调成膏状,敷于脐部。适用于寒邪凝滞型。

(2)大黄、黄芩、栀子、香附、郁金、玄明粉各适量,共为细末,水调成泥状,涂于脐部。用于热邪内郁者。

(3)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香附各适量,共为细末,米醋调成糊状,涂于脐部,纱布包扎固定。用于瘀阻胃络型。

(4)灶心土、吴茱萸、薄荷各适量研末,与葱白、生姜共捣成泥状,用醋调拌,炒热布包熨于腹部。用于脾胃虚寒型。

预防护理

本病发病,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有关,故在预防上要重视精神与饮食的调摄。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烟、酒、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慎用水杨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西药。注意精神调摄,保持乐观开朗,心情舒畅。慎起居,适寒温,防六淫,对溃疡的愈合及预防复发亦有重要意义。D4

猜你喜欢

  • 八大招有效预防咽喉炎!!!

    咽喉炎主要是由于需要长期说话、唱歌、以及在饮食上特别不规律的人群比较容易患上的一种疾病。咽喉炎患者会感觉到咽喉部位发热、红肿甚至是疼痛,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于精神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患上咽喉炎应该怎么办,下面小至就来跟大家分

  • 骨质疏松怎么办?可以试下食疗方法!

    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名列前茅的常见慢性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一直使用药物治疗和饮食保健的方法。那么如果患上骨质疏松应该吃些什么进行饮食保健?又有哪些食物是不适合平时食用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骨质

  • 这种当季水果不仅能乌发补肾,还能养颜抗衰!

    春夏之际,桑葚正当时。眼下又是桑葚上市的时节,对热衷于养生的朋友来说,这酸甜可口的果子,可是一味“良药”。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就已是我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历代医家也极其推崇,在民间更是有“人间圣果”、“补血果”之称。中医将药食同源的中药称为“

  • 生活中那些可能加重湿气的坏习惯!

     夏季体内湿气太重,会导致我们身体不适、胃口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想要摆脱湿气,除了用一些中医祛湿方法祛除湿气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需要注意。生活中的很多坏习惯,都可能会加重湿气。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生活中那些可能加重湿气的习惯。会让

  • 中医药膳养生的分类与特点

    药膳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药膳食疗是通过食物与药物的结合,以达到养生防病,滋阴壮阳,促进疾病病人康复等作用。那么中医的药膳养生都有哪些特点呢?药膳又是如何分类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药膳的分类根据药膳的目的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