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阴阳五行与气功

阴阳五行与气功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部分,也是《中老年保健功》的理论依据。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正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而阴阳两个方面的运动变化,又是宇宙万物生化不息的根源。人是自然界生物之一,大自然又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和生活条件的改变,人体也会出现生理和病理的相应改变,如:春天脉上浮,象鱼游波中一样;夏天脉充皮肤,浮泛非常,象万物充盛似的;秋天脉见微沉,似在肤下,就象蛰虫将要入穴一样;冬天脉沉在骨,象蛰虫密藏洞穴,人们深居室内似的。因此,要保持体内阴阳平衡,必须做到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适应当自然气候变化异常而发生风、寒、暑、湿、燥、火,不正之气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当外界环境各种条件刺激过度,产生不属正常生理活动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以及不知节制饮食,不注意劳逸结合,房事过度,都可以使脏腑功能紊乱或正气受损,产生阴阳失调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发病机制。因此,当病理现象产生后,无论在症状上表现如何复杂,归纳起来不外阴阳的偏盛偏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这就是阴阳失调而导致偏胜时的基本病态。在中医诊断中,凡是表、热、实都属于阳;里、寒、虚都属于阴。我们做功的最根本任务就是为了扭转这种失调,促使人体重新达到”阴乎阳秘“的正常状态。实际上,疾病的发生就是人体正气与邪气斗争的具体反映。

练养气功的目的就是培育真气。人体各部分的活动,生命的维持都要靠气,只要真气充盈,就能促进经络畅通,使血沿经络正常运行,从而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儒养。真气充盈了,气滞者得行,血瘀者得通,意乱者得安,神散者得聚,精失者得还。如果我们能正确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探求疾病的本质,就会在练功过程中获得更佳的成效。

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对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一定的用处。阴阳是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有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关系。从人体生理上来说,属于阳的机能活动必须取得属于阴的营养物质的资助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相对的,饮食物又必须依靠脏腑的活动才能变化成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充实脏腑组织。因此,营养物质是产生机能活动的资源,而机能活动又是制造营养物质的动力。没有阴精就无以产生阳气,但阳气的作用又不断产生阴精。在正常情况下,由于阴阳之间有着互相制约的作用,都不会使阴阳变化出现偏盛偏衰的现象。因此阳得阴而济,就不致过亢;阴得阳而和,就不致过沉。所以阴阳虽然有消长的变化,却不会越出一定的限度,总是维持在相对平衡的范围之内的。人体在进行各种机能活动的时候必然会消耗一定数量的体液和营养成分,这就是阳长阴消的过程。在化生各种营养成分时,又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这就是阴长阳消的过程。这种消长变化正是推动人体不断发育成长的必要条件,同时又是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的必然过程。如果一旦阴阳失去协调平衡,产生阴阳偏盛偏衰,疾病就发生了。练“中老年保健功”可以通过自我锻炼运用“舒肝理肺”、“健脾养心”、‘强肾固精“和”修补昆仑“的功理和功法来调节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祛病健身。

在祖国医学中,运用五行生克的道理来说明人体内脏腑组织之间生理病理的复杂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五行学说中,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的特点,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有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消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藏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征,故以肾属“水”。五行之间都具有互相资生,互相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简称为“五行相生”。木生火,肝(木)藏血以济心;火生土,心(火)之热以温脾;土生金,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生水,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水生木,肾(水)之精养:肝;五行之间又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制的关系,简称为“五行相克”,木克土,肝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塞郁;土克水,脾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水克火,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盛;火克金,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金克木,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我克”、“克我”两方面的关系。我克者为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以五行相克的关系又称“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至于所谓相“乘”和相“侮”则属于事物变化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的意思,侮就是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得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是事物间的关系失去了正常协调的一种表现。例如:肝气上亢,而肺气(金)又不能对肝阳(木)加以正常克制时,太过的木便去克土,使脾(土)更虚。相侮,是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事物间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又一种表现。例如:正常的相克关系是金克木,若金气不足或木气偏亢,木就会反过来侮金。

猜你喜欢

  • 更年期失眠最好的治疗方法

    更年期的女性大部分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失眠,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要么就是整个晚上突然惊醒好几次,心慌、出汗,特别累,是因为肝肾阴虚的人,体内阴阳不衡,肝阳上亢出现的内热,从而导致的虚热内扰,心悸失眠的情况。所以针对这种更年期阴虚导致的

  • 女性更年期调理

    到了更年期的女性,一定要自己想开点儿,别总较真儿,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讲究一个情志,情绪不好是很伤血的,无论是心血还是肝血都受到一定影响,而血又用作濡养脏腑,同时脏腑的状态就决定了我们的情绪,所以总是情绪不好,会出现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你总是特

  • 经期头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气血虚,气血提供的动力不足,月经的时候气血下注冲任气血更虚,不足以供养头部,一般是经期或者经后头痛。另外伴有心悸气短,月经量少,舌淡质稀,舌淡苔薄等症状。二、阴虚阳亢,身体阴虚,经行则冲任阴血外泄,治肾阴更虚而肝阳旺,风阳上扰清窍引起头

  • 痛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何调理?

    一、肾气亏虚型,症状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清肠、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脉沉细。调理方法是:补肾填精,养血止痛。二、气血虚弱型,症状表现经期或者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

  • 月经周期紊乱的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月经频发,如果月经周期短于21天,我们称为月经频发。第二种情况是月经稀发,如果月经周期超过35天,甚至几个月才来一次月经,我们成为月经稀发。第三种情况是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流血没有规律性,可能发生在两次月经之间,也可能沥沥拉拉毫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