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头痛用药须对症

头痛用药须对症

头痛一证,有外伤、内伤之分,而外感又有风寒、风热、风湿之别,内伤有肝阳、肝火、痰浊、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异,当辨证论治,立方遣药。

风寒头痛:头痛痛连项背,常伴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当用解表散寒之剂,可用带须葱茎7根,生姜9克,水煎服,被覆取汗,汗出则愈。

风热头痛:头痛头昏,发热或恶风,微汗,心烦,微渴,或咳嗽,苔薄黄,舌尖红,脉浮数等。当疏风清热,遣以菊花9克,生石膏9克,川芎9克,制为散剂,每服9克,清茶调服下。

风湿头痛:头重痛,肢体困重,胸闷脘胀,食少便塘,苔白厚,脉濡缓等。治宜驱风胜湿,可用白蔻仁4.5克,羌活15克,苏叶12克,生姜9克,水煎分两次温服,数日即效。

肝阳头痛:头涨痛,眩晕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口干面红,苔薄黄,脉弦或细数等。当平肝潜阳,可用天麻18克,钩藤15克,白芍24克,水煎服,常服必效。

肝火头痛:头痛常伴目赤,口干口苦,尿黄便秘,苔黄、脉弦数等。当清泻肝火,可用夏枯草30克,栀子15克,水煎分两次服,以愈为度。

痰浊头痛:头痛常伴头昏眩晕,胸脘腹闷,恶心呕吐,苔白腻,脉弦滑等。当除痰湿,取白术、泽泻各15克,水煎分两次服。

瘀血头痛:其特点是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舌有瘀点。治宜活血化瘀,遣以当归尾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全蝎3克,水煎分两次服。

气虚头痛:头脑空痛,疲乏加剧,身倦乏力,食欲不振,短气不足以息,脉虚无力等。当补益中气,宜用黄芪30克,升麻9克,水煎分两次服。

血虚头痛:头痛常伴面色黄白,头昏目花,舌质淡,脉细弱等。当以养血为主,可用当归18克,川芎9克,细辛3克,水煎服。

阴虚头痛:头痛常伴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带下,舌质红,脉沉细无力等。应滋补阴液,可用六味地黄丸,或黄精30克,水煎服。

阳虚头痛:头痛绵绵,遇暖痛减,遇寒痛加;患者常感怕冷,易于外感;苔白,脉沉弱等。当温补阳气,平日可多吃牛肉、羊肉以及葱姜蒜等食品。(爱华)

猜你喜欢

  • 四磨汤治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邪不可干”亦须避之有时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

  • 面瘫十二针治面瘫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满某,女,22岁,送货员。9月12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不适,说话时自觉下唇变厚5天。患者曾于7岁时得过面瘫治愈。5天前送货下乡,夜归着凉,晨起刷牙漱口发觉口角漏水,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