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自拟方治萎缩性胃炎

自拟方治萎缩性胃炎

孔明云 青海省平安县中医医院

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理变化是以胃黏膜退化,胃壁变薄,胃腺萎缩为特征。现代医学认为主要与多种因素导致胆汁反流,致使胃黏膜长期处于炎性剌激,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中医认为多因饮食失节,情志内伤等多种因素损伤脾胃所致。病理上以脾胃升降失调为重点,多以脾阳虚弱或胃阴不足为本,湿热郁阻,气滞血瘀为标。临床多见虚实相兼或虚多实少之症,初病在气,久病见阴虚络瘀或虚寒兼瘀。

对于本病的治疗,笔者认为,一要补虚扶正,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胃黏膜细胞保护因子的释放,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二要活血和络,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以利抗菌,促进炎症细胞吸收;三要调理升降,使阴阳和谐,寒热平调,升降复常;四要清热解毒,防止癌变。在上述治疗思想的指导下,笔者自拟益胃抗萎方,经多年临床验证,疗效良好。

益胃抗萎方以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白芍30克,当归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丹参30克,黄连6克,蒲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为主方,水煎服。胃痛隐隐,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后疼痛发作或加重,食少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表现为脾胃气虚者,重用黄芪、加人参、干姜、茯苓,甘温补中,振奋中阳;脘腹灼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为胃阴虚亏,加麦冬、山药、玉竹、石斛甘凉濡润,滋养胃阴;由于肝胃关系至关密切,肝气太过或不及均会影响胃的功能,清代医家叶天士主张“醒胃必先制肝”,常以木瓜、乌梅、白芍等酸甘化阴之品,则有利于胃阴的自复;胃酸缺乏者,加乌梅、木瓜、白芍、甘草之类酸甘化阴;脘痛腹胀,喜暖喜按,脾胃虚寒者,加高良姜、香附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若寒重,可加吴茱萸、干姜、丁香;脘腹胀满,连及胁肋者,加佛手、香椽皮、玫瑰花疏肝和胃理气;饱胀厉害,嗳气频作,加旋覆花、厚朴花、陈皮和胃降逆;痞满甚加半夏、干姜、黄芩苦辛开降;脘痛如刀钻,疼痛固定,加延胡索、红花、桃仁活血化瘀;肠上皮化生及异性增生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药子,解毒防癌,其中蒲公英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养阴,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又具抗癌之功,为治疗萎缩性胃炎常用之品。

猜你喜欢

  • 活用经方治脑囊虫病

    苗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的颅脑内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遗症多。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

  • 健脾祛湿解毒治脓疱性细菌疹

    马建国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

  • 浅说风为百病之长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