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妇产科

妇产科

月期不调

本病是指月经期超前或落后,行经日期延长,经量过多,或过少等为特征。

处方一:聚花过路黄,鲜全草60g,鸡蛋1-2只。

用法将药切碎,放少许猪油炒热,再打鸡蛋加盐炒热,于月经来潮前两天早上用米酒送服,一日1剂,连服3天。

处方二:红背菜15g,韭菜根15g,月季花9g,小叶紫金牛6g,鸡蛋1-2只。

用法:水煎,取汁煮鸡蛋于晚上临睡前服。一日1剂。

闭经

女子年过18岁,从未来过月经或已来过月经,再发生3个月以上不来月经者。闭经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又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上要加以区别。

处方一:①紫九牛30g,卷柏10g,牛膝20g;②散血子20g。

用法:以上任选一方水煎取汁冲酒服,一日1剂。

处方二:茅草、高粱泡根、田茎黄、虎杖、十大功劳、九层风、泽兰,各适量。

用法:配鸡蛋或猪瘦肉煎服,一日1剂。

处方三:上山虎、下山虎、四方钻、朱砂根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一日1剂,至经通为止。

注:来经后,再用红毛毡5g,韭菜根30g,结香30g,黄花倒水莲30g,红背菜30g,于月经干净后,水煎,取汁煮蛋服。

痛经

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下腹部疼痛不舒,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甚至昏厥等。

处方一:聚花过路黄,小叶海金砂,均鲜品,各适量。

用法:把草与鸡蛋炒服,腹痛严重者用小叶海金砂水煎服。

处方二:红背菜、韭菜根、均用鲜品各30g,鸡蛋1-2只。

用法:将药切碎,加油、盐同鸡蛋炒服,一日1剂。

白赤带下

妇女阴道分泌物比平时增多,有特殊的腥臭味,颜色改变或带血色,常有头晕,疲倦,面色苍白,小便不舒,腰胀或重坠感,或伴阴间瘙痒等症。

1.白带

处方一:玉叶金花根、木芙蓉根、杉树浆、苎麻根各适量。

用法:捣烂,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服,或将三草药根水煎,取汁、二种树浆,加白糖分2次服,一日1剂。

处方二:中水东哥根、台湾榕根各30g,鸡肉120g。

用法:炖服,一日1剂。

处方三:杜茎山根15克,水东哥根60g,五指牛奶根30g,鸡肉120g。

用法:炖服,一日1剂。

2.赤带

处方:仙鹤草30克,地榆15g,猪骨头适量。

用法:炖服一日1剂。

崩漏

月经周期间阴道内大量出血持续下血淋漓不断,月经周期紊乱,患者可表现贫血。

处方一:竹叶椒根60g,百草霜15g(用布包好),鸡翅膀1对。

加减:体弱者加黄花倒水莲,五指牛奶,土党参,各适量。

用法:水煎,分2次服,一日1剂。

处方二:①竹叶椒果实3g,木芙蓉(烧成灰)1g;②红背山麻根15g,鸡肉适量。

用法:①方研粉,用热酒送服;②方加酒适量煮出咪味,喝酒吃鸡肉。两方同时应用。

胎漏

妇女怀孕后,阴道不断下血,量少,或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但无腰胀、腹痛或小腹坠胀现象。

处方:月季花、红毛毡、仙鹤草、低桃花根、路边菊各适量。

用法:配猪肉适量,煲服,一日1剂。

产后腹痛

产妇分娩后,小腹疼痛,头痛,腰痛等症。

处方一:鸟不站根、白瑞香、韭菜根、透骨消、藤当归、五指牛奶、鸡血藤、地榆、生姜(去皮)、各适量。

用法:将药炒至微黄后水煎服,或用药液加甜酒煮鸡蛋吃,一日1剂。

处方二:黑心姜、地榆各适量。

用法:捣烂,加水煮鸡蛋服,一日1剂。

恶露不绝

产后恶露超过20天后仍淋漓不断,伴腰痛、头晕等症。

处方一:红背菜、长叶茜草根(炒成炭)、结香、月季花各9g,生姜6片。

用法:水煎,取药液煎鸡蛋服。一日1剂,服至愈为止。

处方二:红背菜15g,杜仲9g,结香9g,地榆15克,山茨菇3g,韭菜15g,假花生9g,紫背金牛15g,生姜少许,鸡肉适量。

用法:加水少许,将药炒熟后,再加酒炒片刻,将鸡肉和汤一次服完,一日1剂。

胎衣不下

胎儿娩出一小时后胎盘尚未排出者,称为胎衣不下或胎盘残留,主要症状为大量出血或出血不止。

处方:酢酱草鲜全草10-15g,指甲粉适量。

用法:用刀刮取十个指甲的甲粉适量,与药捣烂,冲开水半杯盖好,待数分钟后取药液一次服完。一般服药后15-20分钟胎盘即自然娩出。

产后保健

用药物内服、外洗的方法,使查后妇女预防和消除疾病,迅速恢复体力的一种保健方法。

处方一:①红背菜、假木通、地榆、结香、心叶紫金牛各适量;②红蓖麻根、狗脚迹根、鸡血藤、木妻子根备适量;③0大钻、小钻、大散骨风、小散骨风、绒毛鸭脚木、过山风、鸭仔风、九层风、紫九牛、四方钻、七叶莲、杜仲、枫树叶、樟树叶、木姜子叶、香蒲各适量。

用法:①方炖鸡或炒鸡肉,炒鸡蛋服,如果出血过多用;②方水煎服;③方水煎洗身,产后立即用药一次,以后每星期一次,连用三次。

处方二:①益母草6g,红背菜9g,地榆12g,韭菜根15g,结香9g,月季花3g,生姜3片,鸡蛋2只。②扶芳藤、箭杆风、九层风、过墙风、四方钻、保暖风、双钩藤、葫芦茶、枘树叶、杜仲、马鞭草、路边菊各适量。

用法:①方加甜酒或米酒煮吃;②方水煎洗身3次,分别于产后立即洗l次,产后15天洗l次,满月洗1次。

猜你喜欢

  • 眩晕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1)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高热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

  • 活用经方治脑囊虫病

    苗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的颅脑内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遗症多。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

  • 健脾祛湿解毒治脓疱性细菌疹

    马建国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