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第八章第七节对壮族保健的巨大贡献

第八章第七节对壮族保健的巨大贡献

一、火的使用

在柳州白莲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有烧骨、烧石、烧炭的遗迹,说明壮族先民早在原始社会就已使用了火。火的使用对人类的卫生保健非常重要:①火可以御寒、防兽。瓯骆地区雨水多而潮湿,由于居住条件的恶劣,人们易患各种与之有关的病证,火的使用可以预防或治疗这些病证。②火的使用改变了壮族先民茹毛饮血的生食习惯。从生食过渡到熟食,缩短了人体消化食物的过程,同时火对食物起到一定程度的灭菌杀虫作用,减少胃肠疾病及寄生虫病的发生,扩大食物的范围,促进壮族先民大脑的发育和身体健康。③火的使用为热熨法、灸治法等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干栏建筑

干栏式民居建筑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实际上,壮族先民瓯骆民族的干栏式建筑,比文献记载还要早得多。如第五章第八节所述,这房屋是壮族先民在潮湿多雨,瘴雾弥漫,毒蛇猛兽出没的恶劣环境下求得生存的重要卫生保健手段,至今在壮族地区尤其是多雨潮湿的山村仍可见到新建的"干栏式"房子,足以证明干栏建筑的实用性。

三、体育锻炼

壮族先民很早就意识到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广西宁明县花山崖壁画所绘人像,正面多为两手上举,肘部弯曲成90°~110°,半蹲状,两膝关节亦弯成90°~110°。侧身的人像多排列成行,两腿向后弯曲,两手向上伸张。经专家研究认为,不管是正面还是侧面,都是一种典型的舞蹈动作或功夫动作形象。人们对于这些舞蹈动作间接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当然可以做出种种猜测或分析,但决不能忽视它的直接效果--却病强身,特别是对腰、膝、肩、肘等处关节肌肉的锻炼,是显然而肯定的。舞蹈在早期医疗实践中的地位,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从华佗的五禽戏中可以得到证实。壮族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阴湿多雨,脚气、风湿、身重等为常见多发之病证,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故而壮族先民创造了这些具有宣导滞着、疏利关节作用的舞蹈动作,并作为永世流传的防治疾病的方法而绘制下来。

壮族自古以来就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贵港市和西林出土的西汉时期的铜鼓上,有许多舞蹈的形象,舞姿有的重心偏后,上身微微昂起,双臂前后屈伸,并上下摆动,似乎是在模仿鹭鸟振翅飞翔时的矫健姿态。学者指出,在古代,铜鼓作为统治阶级的权力象征,多是"相攻击敲鼓以集众",也作战争或群众集会的指挥器和信号,亦作为祈神祭祖之用,同时也是群众娱乐的用品,为壮人宝贵之物。铜鼓身上以人体为形象的各种图案,是一个个造型优美、流动着的舞蹈动作及各种欢乐舞蹈场面的起初写照,并由此可看到气功导引、引舞疗疾之物理疗法的雏形。

猜你喜欢

  • 很多人觉得胃不好就要养胃,其实我们首先要护肝!

    对这个胃病啊,胃靡烂这块儿,可能很多人都比较敏感,,先想一下,这个胃都烂了,这胃得多严重啊,前两天看一个病例啊,44岁的女性,什么毛病呢?主要就是这个打嗝啊,反酸啊,一共三年之久。她打嗝的声音啊,特别响亮,然后还有这个左侧腹部的一个疼痛,做

  • 萎缩性胃炎病频发,谨记这三点

    这个时候我就跟大家聊一下这个萎缩性胃炎呢,要注意的一些东西啊。萎缩性胃炎呢,实际上跟大家说应该叫做一种退行病变,就像我们看到我们的脸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呢,表面的皮肤会改变,我们的胃黏膜呢,跟这个皮肤是一样的啊,它也会有一个改变,就会变得变薄,

  • 有很多人对便秘毫不在乎,听中医怎么说!

    便秘呢,看似简单,治疗起来是比较疑难的,比方说有一些患者,他是习惯性便秘,用药一段时间缓解了,但是过段时间又会发作,患者就没有这个耐心啊去调理自己这个便秘了。中医对便秘啊,它是有分型论治的,跟患者的身体。不同状态啊,每一个患者有自己的体质特

  • 有些患者总是手脚心发热,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时候我看一看大家的留言呢,有的这这样一个患者,说是他是33岁,一个男性,这个脑力工作者平时就是坐在办公室,但是他有一个特点,就问我算不算病。就是经常性的这个手脚心发热,他工作压力比较大,整天有些心烦意乱,还没有精气神儿,所以就这个问题呢,

  • 人体的这四大虚证,快来看看你是哪一种!

    中医是需要辨别一下,虚主要是气血阴阳。气虚呢?简单跟大家说就是气力不足,气属于功能,你在某些方面的功能不足,任何一方面中医都叫做气虚。血虚呢,跟气血而言呢,就是是由于血虚导致的功能不足,或者说功能还可以,但是血液的营养不足,会导致你容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