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文字的规范与中医药传承

文字的规范与中医药传承

许敬生 河南中医学院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也是记录和传播历史的主要载体。我们的汉字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还应当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算起。自甲骨文以来,汉字几种主要形体的演变和定形基本上都是在中原形成的。

甲骨文、篆、隶、楷书的产生、通行与中原关系密切

河南安阳小屯是甲骨文的圣地,它是商朝第20代君王盘庚迁都于殷(即安阳小屯一带)至纣王亡国这段时期通行的字体,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甲骨文中,已记载有20多种疾病,这是最早的中医文献。目前,正在安阳小屯一带建筑中国文字博物馆,这是一项泽被万代的伟大工程。

篆书是春秋战国到秦朝时期通行的字体。它的特点是每笔都要引长书写,所以叫“篆书”。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两种。大篆的笔画较繁复,通行于春秋和战国时期。小篆是秦朝李斯(他是河南上蔡县人)受秦始皇之命取大篆整理简化而成的,也称“秦篆”,是当时秦王朝全国统一的文字形体。李斯的小篆统一了天下的文字,这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文化)才能得到迅速准确和真正意义上的传播。

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大约产生于秦代。它把篆书的圆曲线条改为方折笔划,使汉字进一步符号化。到了汉代,隶书渐渐通行起来。隶书的产生,标志着今文字的起始,使汉字的形体演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东汉末年的大学者蔡邕就是书写隶书的圣手和大师。而蔡邕是河南杞县人。

楷书约萌芽于西汉,到东汉末年渐趋成熟。三国时代的钟繇是第一个著名的楷书书法家。他是河南长葛县人,他的家乡在三国时魏国的国都许昌附近,今仍属许昌市管辖。楷书笔划平直,结构方正。自魏晋以来,楷书便成了应用汉字最主要的形体,也是我们书写汉字的规范形体。

宋体字是在开封创立的。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是中原人

在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字的确立、规范和普及,再加上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巨大的中医古籍文献,中医药也因此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大约成书于公元100年。许慎是东汉汝南郡召陵人,即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人。《说文》按汉字的形体和偏旁结构,将全书所收的9353个字,“据形系联”,分为540部,首创部首编排法;用“六书”的理论解释文字,确立了六书的体系;保存了篆文的写法系统和汉以前的古训古音,为古文字学、汉语词源学和古音学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是研究先秦古籍和古文字学的典籍,也是学习医古文的重要工具。

《说文》虽然不是医学著作,但是它对中医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说文》共收字9353个,其中重文1163个(即异体字),经初步统计,其中与医药学直接相关的文字将近1300个,如果去掉重文1163个,实际将近占全书收字的六分之一。

其大体分布是:生理方面的有674字,病理方面的有427字,药物方面的有150字,经络及针灸方面的有42字。其中表示病名的有359字,仅“疒”字旁的字就有102个。全书保存了丰富而系统的医药文字资料。

众所周知,两汉时期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而成书于东汉后期的《说文》一书,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那个时期辉煌的医学成就。对今人研究中医药学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从殷墟甲骨文到许慎的《说文解字》,汉字从形成、确立到规范,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阶段都是在中原完成的,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这充分显示了中原古代文化对华夏文明所做的贡献。

猜你喜欢

  • 失瘖辨治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辨证分型不容否定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

  • 三甲散治肝硬化腹水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

  • 膀胱咳验案一则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

  • 小儿心力衰竭诊疗技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