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北京市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建设取得新进展

北京市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建设取得新进展

中医药科研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是中医药科研事业的基础和支撑条件,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目前,中医药科研工作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确实存在科研数据诚信度不够,实验室建设不规范等问题。因此,为了加强对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科研水平,以保持优势和后劲,使中医药科技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8年12月印发了《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分级登记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医药科研实验室评估登记工作。还明确指出,今后中医药科研项目招标、立项、评奖课题的实验数据必须出自经过评估而在册登记的实验室。

根据《办法》以及“关于2001年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分级登记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1]2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精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于2001年正式启动本市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分级登记工作。

中医药科研试验室共分为三级,其中一、二级实验室由省(包括直辖市)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评估登记,三级实验室则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评估登记。因此,我市的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分级登记工作分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一、我局于2001年11月和2002年4月分二次组织专家组按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分级标准》对本市7家单位申报的17个实验室(Ⅰ级1个、Ⅱ级12个、Ⅲ级4个)进行了评估(Ⅰ、Ⅱ级)和预评估(Ⅲ级)。结果,有3家单位的6个实验室(Ⅰ级1个、Ⅱ级5个)通过了评估。它们分别是: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病理生理实验室(Ⅱ级)、中药药理实验室(Ⅱ级);北京市中药综合研究所中药化学实验室(Ⅱ级)、中药药理实验室(Ⅱ级)、中药制剂实验室(Ⅱ级)以及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药剂实验室(Ⅰ级)。现已将此评估结果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效期3年。《中医药科研实验室登记证书》及铜牌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颁发。

二、三级实验室的评估是此次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申报的4家三级实验室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接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估。其中除1家因某些客观原因形式审查未通过外,其余3家均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组进行的评估。它们分别是:

1.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与细胞化学实验室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药药理(神经)实验室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通过评估工作,我们认为北京市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进行规范、大力度投入,使作为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基础与支撑条件的实验室建设改观很大。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组进行的评估前,我局于2002年4月聘请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从事实验室评估工作的专家进行了预评估。专家们通过听取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实地考察、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讨论交流,对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切实可行的建议。预评估后,各申报单位根据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实验室的评估标准,针对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在诸如实验室基本条件(面积、温度、湿度、洁净度等)、仪器设备、人员梯队、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造。通过评估的3家实验室共有面积1311.7平方米,增加经费投入约244万元(其中用于改善实验环境124万元,用于新增仪器设备120万元),进一步规范、建立了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88条、实验技术标准操作规范(SOP)187条,从而真正实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进”、“以评促改”的目的。

2、各实验室人员的整体素质比较高,对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技术非常了解。实验室队伍技术梯队比较合理,老、中、青比例适当,特别是中青年骨干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结构全面,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为实验室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3、各实验室都有比较明确的技术发展方向,大多数都承担着国家或市级课题,为国家及本市中医药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平台。

4、各实验室的环境良好,这反映出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与室主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5、医学高等院校和综合医院在开展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中亦非常重视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建设,是中医药科研队伍中不可忽视的生力军。此次参加评估的3个三级实验室全都顺利的通过了评估。

目前,根据2002年12月25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召开的“中医药科研实验室管理座谈会”的精神,今后经评估通过的三级实验室以及实验技术平台与骨干实验技术要在报刊和网络上进行公布,从而达到使三级实验室成为面向全国开放、流动的品牌实验室的目的。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将进一步抓紧抓好北京市的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建设,为促进本市中医药科研事业的发展,学术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 路志正调理脾胃法特点

    郭世岳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总结其调理脾胃法的特点如下。调理脾胃注重升降调畅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纳运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充养机体以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则

  • 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浅探

    郭晓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区痛,心胸憋闷,面色苍白,气短不足以息,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多种疾病相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虽无专门记载,但有与本病相似症状的描述。如《黄帝内经》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 自拟方治血管性皮肤病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某些血管性皮肤病,获效较好。基本方丹参30克,当归10~12克,赤芍10~15克,红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据不同病变随症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剂。案例过敏性紫癜:刘某,女,19岁。

  •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技术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此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应

  • 厚朴三物汤治腹胀痛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笔者最近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自认为胃肠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视。但胀痛之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痛醒。虽大便不干但很难解,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稍弦数。因按压腹部则痛甚,辨为阳明腑实证,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