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阿胶改朝换代 驴皮取代牛皮

阿胶改朝换代 驴皮取代牛皮

号称唐宋八大家文魁的韩愈说,真正的良医应该是“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惧收并蓄”。韩大家文章百代,但也不忌讳用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鲜活口语入文,所谓牛溲马勃,其实就是牛马的排泄物。至于牛溲治疗什么病,在下端的不知,但源远流长的阿胶,在早期却和那牛大有关系,准确地说,是牛皮。

梁代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写道,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不过到了七世纪,阿胶的原材料发生了重大变化,驴皮取而代之,而牛皮不仅地位急剧下降,甚至连名字都改成“黄明胶”。当时的《食疗本草》记载道,牛皮作之谓“黄明胶”,驴皮作之则称之为“阿胶”。

从此,驴皮取代牛皮青云直上,阿胶取代黄明胶而成为名门正宗。

不过阿胶取代黄明胶虽然起自七世纪,但中间跌宕起伏,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八世纪的《本草拾遗》,沿用了唐代陈藏器“驴皮胶”而不是阿胶的说法,直至十一世纪,出了本《博济方》,开始很严肃地告诫医家和消费者,要用“真阿胶”,而牛皮制作的胶开始被指斥为假阿胶,其江湖地位一落千丈,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两百年后中国出了个李时珍,后被誉为药圣。他为驴皮与牛皮之争说了句公道话,算是盖棺论定,从此一语定乾坤。在他那本传世名著《本草纲目》中,李药圣很学术地写道,“大抵古方所用多牛皮,后世乃贵驴皮。”牛皮者定位在黄明胶,而驴皮定位在阿胶,名称各异,疗效各异,自此泾渭分明,各奔东西了。这一招端的毒辣,牛皮胶可以叫做黄明胶,而且也更加源远流长,但如果它一门心思想以阿胶来面世,世人就不由分说,劈头盖脸地指责它为假阿胶。所以古代关于假阿胶的定义,一是不用驴皮者为假,二是不用东阿地下水者为假。

原来那驴本是“外来的和尚”,黑驴来自阿拉伯之西奈半岛,栗色驴来自美洲之墨西哥。前者是魏晋之时,后者是明末清初,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的农业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在最初,没有人琢磨用驴皮熬制阿胶。原来那黑驴刚到中国之时,是进贡给皇上的奇珍异兽,身份颇为尊贵。

可惜好景不长,那畜生一来生就的坏脾气;二来个人私生活不够检点,非我族类也往往动了春心,做些龌龊的事情;三是忘记了物以稀为贵的法则,一撇腿就是一窝,弄得遍地是毛驴;四是那畜生脚力虽不够雄健,但天生吃苦耐劳,于是从皇家大院一下子掉到寻常百姓之家,踏踏实实做起那劳动模范。

值得赞美的是,毛驴生时模范,死时光荣。关于死时如何光荣,最好的赞美词出自药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那驴肾可强阴壮筋;驴乳可治疗气郁,解小儿热毒而不生豆疹;至于乌驴头一枚,只要蒸熟切细,入豆豉汁内煮后食之,可治中风头眩、心肺浮热、手足无力、筋骨烦痛、言语似涩、一身动摇者;那驴肉,俗话说的好,“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李时珍火眼金睛,在口腹之欲后,洞察到驴肉的学术本质:“补血益气,治远年劳损”。

从此,驴皮替代牛皮入药制作阿胶,飞黄腾达。(栏目主持:向 佳)

猜你喜欢

  • 了解火麻仁种子是什么

    火麻仁这个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是特别清楚它,那么应该熟悉它的兄弟叫做人人喊打,容易上瘾的大麻,是不是说的有点可怕,它其实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又叫大麻仁、火麻、线麻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后为火麻仁,火麻仁味甘,性平,

  • 乌柏根的皮到底是什么呢?

    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作用,就像某样东西上的不同部位,它们的作用可能不同,像乌柏根的皮,乌柏苦、微温、有小毒,有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的功用,而乌柏根的皮用于水肿胀满,有泻下逐水的功效,对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用之有消除腹水功效,所以也有用乌柏根

  • 京大戟和红大戟的区别?

    家里老人几乎都有风湿病,每年都会帮他们买不少可以减少风湿疼痛的药,吃的药丸,贴的膏药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药,每次去中药店选配药材时,中医们往往会加入一种叫红大戟或者京大戟的药草,这2种药材的主治功能相近,只是其配药量上面会有一定的差异,京大戟有

  • 红大戟的别名又叫什么?

    看中医药书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词,红大戟;本是无异,却逐渐被这图文并茂的野草野花吸引,其中,有一种植物,红色茎,绿色的叶片,深绿的老叶上拖着浅绿的新芽,颜色过渡的倒是别致,它是红大戟,不仅外表红色,折断的茎里也是红褐色,又因为根部长得像红薯

  • 芫花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芫花跟薰衣草花很相似,芫花的花开的比薰衣草的要稍大些,况且芫花不仅仅是好看而且芫花根还可以用作中药,很多人都不知道吧,都以为芫花只是用来欣赏的,好吧好吧,既然这样我就向大家答疑,说说芫花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芫花根的功效,逐水,解毒,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