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烧烫伤应急不能依赖牙膏和酱油

烧烫伤应急不能依赖牙膏和酱油

每年的七八月间是烧伤、烫伤高发时段。尤其是14岁以下青少年的烧伤和烫伤在夏天更为多见,占烧伤病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此外,行动迟缓的老年人也是烧伤和烫伤的高发人群。

防范意外

首先要教育孩子养成自我防护的好习惯。热水瓶、热液等要放在孩子触摸不到的地方。在浴缸洗澡时,加水顺序应该是先加冷水再加热水,且谨防跌入烫伤。有易燃品、煤气、取暖器、电器的地方,不让孩子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接近。不要让孩子玩火柴及打火机。油锅烧菜时,不要让孩子立在旁边。若去海边游泳,一定要采取防晒措施。

急救处理

烧伤是一种意外事故。一旦被火烧伤时,要迅速离开现场;衣服着火,迅速脱掉衣服,并倒地翻滚或翻入附近的水中。这样可迅速压灭或冲灭火苗,切勿喊叫、奔跑,以免风助火威,造成呼吸道烧伤。

烫伤同样要立即脱掉烫伤部位的衣裤,减少衣服中残留的热量继续损伤皮肤。

烧烫伤的创面不能用红汞、碘酒、龙胆紫涂抹,在伤口涂以有颜色的药物会影响医生对烧伤深度的判断,烧伤深度的判断是医生制订治疗计划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再者,民间有许多用于烧伤或烫伤后的创面处理的“土方法”,比如创面外涂抹酱油、牙膏、老鼠油,炉灶灰,甚至是某些中药制剂。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民间的处理方法往往会造成创面感染,加重创面损伤,因而是不可取的。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小面积烫伤或烧伤创面用自来水冲洗或浸泡冲洗20~30分钟左右。能减少烫伤或烧伤部位残余的热量继续损伤皮肤组织,可以缓解疼痛,减少组织水肿和水泡形成。另外有些烧伤是由于化学物质引起的,及时有效的冲洗可以冲掉有毒的化学物质,使化学物质不至于被吸收中毒或侵入到深部组织继续损害。水的温度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宜,一般是15℃~20℃。夏天如果温度较高可以加入冰块。然后对创面进行简单的包扎,保护好创面,送往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当病人口渴需要饮水时,应该饮用带有盐分的水,且一次不要饮用太多。因为喝下大量不含盐分的水,会加剧组织水肿,甚至加重休克。同时烧伤后胃肠道功能有所减退,如果一次性饮用太多的水有可能出现腹胀或呕吐等反应。

对于重度的烧伤或烫伤,不宜就地进行冷疗等处理,应该马上送到医院进行急救。

郇京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主任医师)

烧伤常识

烧伤实际上包含了火焰烧伤、热液烫伤、热接触伤、化学烧伤、电烧伤,以及皮肤的放射性损伤等。

烧伤的严重程度主要从两方面判断,即烧伤面积和烧伤的深度。

烧伤面积是将烧伤的面积占本人体表面积的百分数来计算。烧伤面积越大,病情越严重。

烧伤深度可以分成I度,浅II度,深II度和III度。I度烫伤的皮肤发红、不起水泡,表面干燥,2~3天后,烧伤皮肤脱屑,3~5天即可痊愈不留疤痕。海边日光浴的皮肤损伤属于I度烧伤。浅II度烧伤是日常最多见的类型,表现创面疼痛剧烈,有明显组织红肿和水泡形成,一般2周左右愈合。深II度烧伤皮肤表皮撕脱,基底红白相间、痛觉迟钝,如果创面未感染加深,需3周左右愈合,但留有瘢痕。III度烧伤皮肤苍白或焦痂形成、痛觉消失,需要植皮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 气机不调这四种表现,看看你中招了吗!

    百病生于气,这四种气机失调,中医帮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这最近呢,我对这个中医的气啊,也有不少体会啊,从自身也好,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中医的气,其实首先跟大家说的,要讲究一个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简单说就得有出气,有进气

  • 脾胃虚弱远离这五点,让你的脾胃恢复

    第一点就是运动,缺少运动的人会脾虚,这一类病人呢,我跟大家说的是什么特点呢?比方说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规律,但是我就是不运动,为什么会脾虚呢?这个就是中医讲的气血是需要运行的,也就是气不是死气血要活血,你这个运动呢,会改善这个气血,如果你不运

  • 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频发,中医这样调理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我在临床上是经常见到的啊,这个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机啊,用中医来说呢,可能会更好一些,目前西医在这方面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啊,有一些黏膜保护剂,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对治疗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

  • 上热下寒还是寒热错杂?中医帮你辨证调理!

    首先说一下这个寒热错杂症啊,这是中医一个症型名词,这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症,又有热症,有哪几种情形呢?其实在临床我们常见的类型,一种就是湿热证,这个湿热证呢,我们说中医体内有湿热之邪,患者就问,我湿热为什么我还怕冷,这个就是取

  • 脾虚这四大症型

    脾虚呢,大家在临床都比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时候,大夫都会说脾虚,脾虚包括气血不足,包括脾气虚,包括胃阴虚,包括脾气虚是不是夹有湿盛,这个呢,在临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脾虚就补脾,就补气血,平常日吃点黄芪,是不是气血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