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藏药的用药特点

藏药的用药特点

藏药的使用和藏医的理论体系是紧密结合的。藏医将“龙”、“赤巴”、“培根”三因素所引起的疾病都归结为“寒症”、“热症”两大类型,藏药方剂亦按其性质将药区分为“热性”、“寒性”两大性能。藏医在治疗“寒症”时用“热性”药,治疗“热症”时用“寒性”药。

藏药按性、味、效分类,按八性、六味、十七效来分细类。八性将藏药分为轻、重、润、糙、锐、钝、凉、热八种性质;六味将藏药分为甘、酸、苦、辛、咸、涩六种味道。他们认为,甘可滋补,酸助消化,苦可降火利胆,辛能除湿去寒流,咸能温胃去虚,涩可调合诸味;十七效将藏药归纳出柔、重、温、润、稳、寒、钝、凉、软、稀、干、干枯、热、轻、锐、糙、动等十七种效能。如“龙”病中有一种病的性质属“轻”,表现为心神不定,神情恍惚,藏医则采用“重”效能的药物去治疗。余此类推。

藏药治病多采用数药合成,很少使有单方。许多药方配药都在25种以上,有的甚至高达七八十种、一百多种。如”骂奴稀汤”多达130味”,然纳桑培”配方多达70味。每个方剂的名称大都是主药加方药总味数合成。如“然纳桑培”中“然纳”是珍珠,“桑培”是70,译成汉语即”珍珠七十”。

藏药在使用上大都有副品或代替品。为了解决珍贵药源不足的问题,藏药除本名正药外,特规定了与此药性质、类别相同、相近的副品或代用品。正品用”却”注明,代替品用“慢恩巴”注明。

藏医用药讲究调伏增效、适当配制,即各类药物适配对治。根对治骨骼病,枝对治脉络病,茎对治肌肉病,叶对治六腑病,叶液对治骨髓病,芽对治骨血精液病,花对治眼病,果实对治内脏病,尖对治头部病,外皮即树干下部之皮对治皮肤病,韧皮治筋病,树脂对治四肢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性、味、效,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

藏医非常重视藏药的加工与炮制。《协据》记载,藏药的采集加工应做到“适地采集,适时采集,干燥拣选,分清陈旧,炮制去毒,调伏增效,适当配制”等工序。药物分别生长在雪山、高山、凉爽、温暖、具有日月光华之力的地方,要采集色鲜味艳、没有被虫蛀咬,没有被火烧焦,没有被大自然损伤,没有被阳光、阴影、水所害,适时稳固生长,根大而深,向阳生长的药物。关于采集时节,藏医认为,花蕾、茎枝在旺盛时采,根、种子在秋季挖,叶子在夏季采,花在初夏采,果实在秋天收,树皮在冬春秋采集,树脂在春秋采集。采集后的药物通过炮制,不但能消除或降低毒性,而且可适当改变某些药物的性能,借以提高药物的疗效。主要炮制的方法有三种:火制法、水制法和水火合制法。藏医治病的剂型主要有散剂、水丸剂和汤剂、膏剂、脂剂五种。他们把制好的药物按病人症状分别配制成散剂、丸剂、膏剂、脂剂,让病人服用,非常方便。

猜你喜欢

  • 如何判断肝癌的早期症状呢

    由于我国是乙肝大国,而肝癌大多是有肝炎发展过来的,而对于没有得过乙肝、丙肝等肝病,患肝癌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患过肝病,或者是病毒感染者,那么得肝癌的可能性就是比较大的,那么,如何判断肝癌的早期症状呢?如何判断肝癌的早期症状呢1、肝区疼痛是多数

  • 肝癌患者家庭护理的四个要点

    。肝癌患者的治疗过程比较持久,中途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无需住院,所以家庭护理护成为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家庭护理与临床护理从形式上和护理质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家庭护理可以令患者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肝癌患者的家庭护理1、

  • 肝癌癌前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癌症的发生一般经过启动、促进和演进三个阶段。而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演变成癌的病变。目前肝癌的癌前病变有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腺瘤样增生和肝硬化。肝癌存在典型的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硬化癌变的预防首先应限制自己的酒量,不

  • 预防肝癌,了解肝脏病变的三种情况

    我们都知道,肝癌一直素有“癌症之王”的称号。其实,肝癌仅仅是肝病大家族当中的一种,其他还有脂肪肝、酒精肝、药物肝、甲肝、乙肝、肝硬化、肝腹水等等,看着这一串跟肝有关的疾病,你会不会感到心惊肉跳、毛骨悚然呢,我们在惊恐之后的当务之急还是想想如

  • 肝癌术后康复要多吃哪些食物

    肝癌术后康复食物1、菌类食物:如木耳,香菇,冬虫夏草,猴头菇,灰树花,巴西蘑菇,平菇,灵芝,银耳等食物应该对肿瘤患者特别有益。灵芝香菇木耳等药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现代科学分析,食用菌含有多糖,可增加酶腺细胞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