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药六味地黄丸符合科学药理

中药六味地黄丸符合科学药理

近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人员通过对中药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的系统研究,证明经典中药验方配伍科学合理且有规律可循。日前,以该项目为核心研究成果的“基于血清药物化学方法的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及配伍规律的示范研究”获2007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六味地黄丸是中药经典验方,始出于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化裁而来,具体组成为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6味中药,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儿“五迟”、“五软”等肾阴不足症,被认为是大补元阴的代表方剂,千百年来受到广大医家和患者的推崇。

虽然临床实践证明,六味地黄丸药理作用较广泛,但因其化学成分较复杂,临床药效定位至今尚不明确,因此也制约了相关制剂工艺的进一步革新和药效作用的科学表述,给六味地黄丸体内动态特性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六味地黄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支持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喜军带领课题组对六味地黄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复方配伍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他们利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先后分离和鉴定了口服六味地黄丸后的11个血中成分,确定了这些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的状况,揭示了古方六味地黄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变化与配伍、药效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了11个血中成分的生药来源,发现其中4个为代谢产物。

例如编号为1号的成分5-HMFA,是由地黄、泽泻、山茱萸3味中药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新的代谢产物,有很好的补肾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功能;它和9号成分丹皮酚,可使肾虚模型动物的体重、心率、胸腺和脾脏重量指数、血清、血浆黏度等11项指标回调,表现出明显的补肾功效。

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莫诺苷、獐牙菜苷、马钱子苷为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基础;由5-HMFA、马钱子苷、2.4-二羟基-苯乙酮、丹皮酚的药动学参数分析显示,其原型成分均呈现出吸收快、分布快、消除缓慢等特点,尤其是代谢产物可维持长时间的血药浓度平台期,与口服单体化合物的体内行为明显不同,这反映出六味地黄丸的体内动态过程特点。

课题组还通过“衰老+血瘀”的动物模型,深入研究了5-HMFA的药理作用,发现它可明显改善实验动物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细胞黏附因子等,由此揭示5-HMFA为六味地黄丸治疗衰老和血瘀的药效物质基础。

专家评价认为,这项研究不仅揭开了千年古方六味地黄丸的奥秘,也为人们认识方剂配伍规律提供了方法学技术平台,有助于祖国医药走出国门,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 丢三落四,健忘四种病机导致,中医对症治疗

    那么健忘与生性迟钝,天资不足还是有不同的。历代医家认为健忘与心,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那么形成健忘的病机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块儿分享一下健忘常见的几种病机。首先就是我们这儿说的心脾不足了。心脾不足我们常见的就是失眠,健忘,心悸,怔仲,

  • 下肢水肿,水液代谢失常,一方辨证消肿

    首先是肺,我们都知道肺有通调水道,宣发肃降之力,如果肺的通调水道宣发肃降之力降低,就会导致水液代谢功能失常,出现水肿的临床表现,第二个就是我们说的脾,脾有运化水液功能,如果脾的运化功能降低,水湿内停,停于肠中,就会出现腹泻,在这种情况,水湿

  • 五心烦热,盗汗便秘,可能是阴虚火旺

    大家好,那么今天一同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我们来一块儿看。患者男,23岁,自述长期盗汗,大便闭结。在诊疗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是患者五心烦热,盗汗的同时面赤心烦,口干口渴,小便黄,大便闭结。舌脉是什么样呢?舌红苔黄,脉细数。从这个临床表现来看

  • 脾虚湿气重,大便不成形,一方健脾祛湿。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首方剂,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的参苓白术散。这种方子所主治的病症就是中焦脾胃气虚。因运化水液功能降低,水湿内停太严重而出现的脾虚湿盛之泄泻,对于这样的病症,临床表现会有什么?患者所描述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这个病

  • 慢性萎缩性胃炎,这几个临床表现要知道

    说到这个病因,它引起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说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有我们说的酗酒和一些药物的因素,都可以使胃粘膜表面反复的受损,因为这样的反复受损,久而久之导致了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出现的一系列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