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麻黄原名“麻烦草”

麻黄原名“麻烦草”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消肿的功效,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陶弘景说麻黄是“伤寒解肌第一药”,后世本草著作亦称麻黄是“发表第一药”、“治感第一要药”。

麻黄原名叫“麻烦草”。说到这个原名,还有一个故事。

话说过去有位孤苦伶仃的挖药老人,想收一个徒弟传授自己的采药技术。谁知这个徒弟狂妄自大,刚学到一点皮毛知识,就看不起师傅了。于是,伤透心的师傅就叫徒弟自立门户。不过,终究师徒一场,好心的师傅在与徒弟临分手时,叮嘱了徒弟以后采药行医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其中千关万照的有一句话,就是有一种叫做“无叶草”的草药不能随便卖给别人。徒弟问:“为什么?”师傅答曰:“无叶草,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旦弄错,就会死人!”当师傅问其记住时,徒弟像小和尚念经那样有口无心地背诵了一遍,但是并未用心记住。

此后,师徒俩分道扬镳。没有师傅在眼前的徒弟更加胆大妄为,虽然所识草药不多,却任何病都敢治。没几天,他用无叶草治病,忘记了师傅的叮嘱,治死了人。死者家属气愤至极,一纸诉状把他告上了衙门。县官命人将其捉那归案,升堂时问明缘由,得知是无叶草治死人。接着再审:“你的医道何人所教?”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姓名。于是,县官又命人找来师傅。当堂对质,方知徒弟把师傅所教内容搞反了。原本应是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他却用无叶草的茎去止汗,结果使出虚汗的患者病情加重,最终虚脱而死。知原委,县官便拍案怒斥:“大胆庸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须严惩。”为此,徒弟被打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出狱后,他主动找师傅认错。师傅见他知错能改,又收留了他。以后,徒弟在使用无叶草时分外小心,由于无叶草惹祸而进监狱,他把无叶草叫做“麻烦草”。后人因“麻烦草”草的根是黄色的,才改“麻黄”。(邬时民)

猜你喜欢

  • 胆道蛔虫症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相鉴别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

  • 养神补心安眠类对药

    现代名医施金墨先生从医60多年,博览医籍。他在古今中外都在寻找。他学习严谨,医理透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尤其是善用对药。现总结施老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辨证施治分九法。施老将临床上看到的失眠分为四种情况:睡眠不能;睡眠时间短,醒来

  • 肝胆同治,重点是疏肝

    胆石症是一种由胆汁沉积、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或胆固醇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它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胆石症的自然人口发病率约为7.8%。据报道,胆结石与胆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胆结石数量的增加,胆结石的风险也在增

  • 复元活血汤

    组成 柴胡10克,瓜蒌根12克,当归9克,红花6克,甘草6克,穿山甲(炮)10克,大黄(酒浸)3克,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10克。功效 活血祛瘀,通络散结。主治 跌仆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亦可用治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

  • 论中医之肾

    肾脏之识众所周知,中医学的脏腑并非一个单纯的解剖学概念,而是一个器官和功能的集合群,相关概念也因而呈现虚实相兼、过于抽象,且只有放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下才能准确理解。在脏腑学说中,肾具有四个功能:一是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二是主水;三是主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