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妊娠肿胀

妊娠肿胀

妊娠肿胀

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称为“妊娠肿胀”,亦称“子肿”。《医宗金鉴》根据肿胀部位及程度之不同,分别有子气、子肿、皱脚、脆脚等名称。如在妊娠7-8个月后,只是脚部轻度浮肿,无其他不适者,为妊娠晚期常见现象,可不必治疗,产后自消。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轻症、妊娠水肿。

妊娠肿胀是孕妇多发病,做好产前检查,加强营养,适当休息,对减轻本病的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若不伴有高血压、蛋白尿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可致子晕、子痫。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不外虚实两个方面,虚者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实者气滞湿郁,泛溢肌肤,以致肿胀。常见分型有脾虚、肾虚和气滞三种。

一、脾虚

脾气素虚,或孕后过食生冷,内伤脾阳,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停滞,泛滥肌肤,遂为肿胀。

二、肾虚

素体肾虚,孕后阴血聚于下,有碍肾阳敷布,不能化气行水,且肾为胃之关,肾阳不布,则关门不利,聚水而从其类,以致水湿泛溢肌肤而为肿胀。

三、气滞

素多忧郁,气机不畅,孕后胎体渐长,更碍气机升降,两因相感,不能通调水道,气滞湿郁,泛溢肌肤,遂发肿胀。

[辨证论治]

辨证首先要注意肿胀的特点和程度。一般水盛肿胀者,皮薄光亮,压痕明显;湿郁肿胀者,皮肤粗厚,压痕不显。同时根据兼症及舌脉等分辨脾虚、肾虚、气滞三种证型,以指导治疗。

治疗大法以利水化湿为主。脾虚者健脾利水,肾虚者温肾利水,气滞者理气化湿。按照“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随证加入养血安胎之品,慎用温燥、寒凉、滑利之药,以免伤胎。若水肿明显,需适当休息,必要时需要住院治疗,并进低盐饮食。

一、脾虚型

主要证候:妊娠数月,面浮肢肿,甚则遍身俱肿,皮薄光亮,按之凹陷,脘腹胀满,气短懒言,口中淡腻,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薄腻,脉缓滑无力。

证候分析:脾主肌肉、四肢,脾虚不运,水湿停聚,泛溢肌肤四肢,故面浮肢肿,甚则遍身俱肿,水溢皮下,故皮薄光亮,按之凹陷;脾虚中阳不振,故脘腹胀满,气短懒言;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故口中淡腻,食欲不振;水湿流走肠间,故大便溏薄;脾虚肺气不足,水道不利,则小便短少。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者薄腻,脉缓滑无力,为脾虚湿盛之征。

治疗法则:健脾除湿,行水消肿。

方药举例:白术散(《全生指迷方》)。

白术、茯苓、大腹皮、生姜皮、橘皮

方中白术、茯苓健脾除湿行水;生姜皮温中理气化饮;大腹皮下气宽中行水;橘皮理气和中。全方有健脾除湿,行水消肿之效。

若肿势明显,小便短少者,酌加猪苓、泽泻、防己以利水消肿;肿甚以致胸闷而喘者,酌加葶苈子、杏仁、厚朴以宽中行气,降逆平喘;食少便溏者,酌加山药、薏苡仁、扁豆、芡实以实脾利湿;脾虚气弱,见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者,酌加参、芪以补脾益气。

二、肾虚型

主要证候:妊娠数月,面浮肢肿,下肢尤甚,按之没指,头晕耳鸣,腰酸无力,下肢逆冷,心悸气短,小便不利,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迟。

证候分析:肾气不足,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泛溢于肌肤,故面浮肢肿,按之没指;湿性就下,故下肢肿甚;肾虚髓海不足,外府失荣,故头晕耳鸣,腰酸无力;肾阳不足,水道莫制,不能气化使出,则小便不利;水气上凌心肺,则心悸气短;命火虚衰,不能温煦下元,故下肢逆冷。其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迟,为肾阳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温阳,化气行水。

方药举例:五苓散(《伤寒论》)加山药、菟丝子。

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方中猪苓、茯苓、泽泻利水渗湿;白术健脾运化水湿;桂枝温阳化气以助膀胱气化,使水湿自小便排出;山药、菟丝子补益肾气,以固冲安胎。全方共奏温阳化气,行水消肿之效。

若腰痛甚者,酌加杜仲、续断、桑寄生固肾强腰安胎。

三、气滞型

主要证候:妊娠数月,肢体肿胀,始肿两足,渐及于腿,皮色不变,压痕不显,头晕胀痛,胸胁胀满,饮食减少,苔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证因气机郁滞,升降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下滞,故始肿两足;渐及于腿,此因气滞而湿气内停,故皮色不变,压痕不显;清阳不升,浊阴上扰,故头晕胀痛;气滞不宣,横侮中土,故胸胁胀满,饮食减少。苔薄腻,脉弦滑,为妊娠气滞之征。

治疗法则:理气行滞,化湿消肿。

方药举例:天仙藤散(《妇人大全良方》)。

天仙藤、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木瓜、紫苏叶

方中天仙藤、香附理气行滞;陈皮、生姜温中行气;苏叶宣上焦之滞气;乌药开下焦之郁滞;木瓜行气除湿,舒筋活络;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理气行滞,化湿消肿之功效。

若兼脾虚湿阻者,症见头晕头重,胸闷腹胀,纳少呕恶,便溏尿少,苔白腻,脉弦滑,治宜解郁行气,健脾利水,方用茯苓导水汤去槟榔。

猜你喜欢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邪不可干”亦须避之有时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

  • 面瘫十二针治面瘫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满某,女,22岁,送货员。9月12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不适,说话时自觉下唇变厚5天。患者曾于7岁时得过面瘫治愈。5天前送货下乡,夜归着凉,晨起刷牙漱口发觉口角漏水,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

  • 新生儿硬化病中医诊疗技术

    新生儿硬化病系新生儿指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点,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新生儿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病因主要与寒冷、感染、窒息,早产等多种病理因素有关。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

  • 鹿茸益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炙黄芪20克,茯苓2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干姜9克,焦白术20克,当归25克,砂仁18克,石斛20克,黄连9克,炙甘草9克,党参20克,炒杜仲15克,苏梗15克,青蒿15克,鹿茸9克,山药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