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讲春日养生 四个辩证法

中医讲春日养生 四个辩证法

春日融融,是令人惊喜的美好时光,也是最适合重新开始的季节。天气回暖,万物吐芽生发,人体的阳气也顺其自然,向上、向外疏发。中医养生学认为,应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加以协调几对辩证关系,才能保障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捂与冻。

为适应气候变化,古人有“春捂秋冻”之说。春季天气变化大,捂,才能抵御寒邪侵入机体,使阳气旺盛,抵抗力增强,有效地预防多种春季传染病。在春天气温上升时,仍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增减衣物。

静与动。

人体在春季阳气舒发,周身气血调和,经脉松弛,阳气较易散泄。春日锻炼要注意控制运动量,以参加活动量小的运动为宜,避免大汗淋漓使阳气受损。晨练宜舒缓柔和,动静结合,老人宜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活动,以达到吸纳春阳、吐故纳新之目的。

阳与阴。

冬季天气寒冷,阴气外逼阳气内敛,人体新陈代谢趋缓,万物蛰伏,是蓄养待发的时期。到了春季,阴气下沉,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趋于活跃,体内之阳与外界春之阳气相应滋长,因此春日是养阳的佳期。但是,天气变化不定,风邪易入,又值百病滋生之时,要特别注意阴阳之调,以防损伤到人体正气。

甘与酸。

春季人体处于肝旺之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亢升,损伤脾胃,故不宜过多食用;而甘辛之品利于养肝护脾,因此可适当进摄如葱、枣、花生、蜂蜜、新鲜黄绿色的蔬菜、水果及干果等。春季进补的原则,应以平补为主,忌大辛大热的滋补品。春天百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大量花粉,是过敏性疾病的好发季节。有慢性疾病或是过敏体质的人,春天一定要忌口,忌服“发物”,如虾、蟹、咸菜等食物,否则旧病极易复发。

总之,春季是体质投资的最佳时节,春光明媚,生机盎然,吐故纳新,阳气舒展。因此,春季养生要与充满活力的季节特点相顺应,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使精神饱满,为一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适宜技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当糖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浆酮体浓度超过正常时形成酮症,当酮体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临床上称为酮症酸中毒。以严重脱水、呼气有烂苹果味、酮症、血糖明显增高、后期昏迷为特点。多见于2型糖尿

  • 经方治呕案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闫敏,女,35岁,2011年8月6日初诊。恶心呕吐8月余,饭后即吐,饮水也即吐,夜间从鼻中流水,量多。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刻诊:饭后饮水即恶心呕吐,打嗝即吐,夜间鼻中流清水,消瘦,纳差,大便头干,日4~5次,尿频

  • 治百病皆以固护胃气为要

    牛群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卫生院 孙芳芳 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卫生院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表现为食欲如常,舌苔淡白,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 眩晕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1)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高热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