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燥——养阴益气是关键

燥——养阴益气是关键

入秋了,天气凉爽了。但容易口干舌燥、鼻子出血。不少人感到鼻腔似烟道般干燥,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黏液痰,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干裂,痛得喝水吃饭都困难,这就是中医常说的“秋燥”。

中医学将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归纳为“四时”与“六气”。其中“燥”就是秋季的主气。“秋燥”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天气燥热,温度偏高,相对湿度偏低而空气干燥,造成上呼吸道黏膜和皮肤表面的水分较易蒸发流失,从而出现以上症状。

燥为六淫之一,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燥气为病,伤皮毛则出现发热恶寒、头痛等表证,侵上窍则有口鼻咽喉干燥征和阵发性较重的干咳等症状。秋燥常易伤肺,引起以咳嗽为主症者,称为“秋燥咳嗽证”。常见的证型有“凉燥”和“温燥”之分,辨治也有所不同。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由口鼻而入,肺为娇脏,最易伤肺。燥邪致病常有凉燥、温燥之分。

温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口鼻唇咽干燥,干咳少痰,心烦,舌干苦黄,脉浮数。凉燥的临床表现为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口不甚渴,鼻咽干燥,舌白而干,脉弦涩。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人们在夏季过多地流汗之后,身体各组织都水分不足,于是会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头痛,咽痛、干咳、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的表现。预防秋燥症,首先应从精神调养、饮食调整和加强锻炼等多方面去协调。

秋天易使人伤津液,因此应用一些生津养阴、润肺化痰之食疗方。

秋天空气干燥,湿度小,人易出现咽干咳嗽等症状,这是因为燥邪伤肺所导致的现象。此时,应少食辛、辣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热症状。从中医五行生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食物,“酸入肝”可以强盛肝木,防止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酸味食物可以收敛肝气,有保护肝脏的作用,但也不能过量,因为许多酸味食物,如醋、酸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发生胃溃疡、胃炎等病。秋季天凉了,气温下降,脾胃阳气不足,再吃多了阴寒性质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导致阳气不振而腹痛、腹泻。从五行生克来讲,肝旺则克脾土,土不生金,则肺金受伤,不利于秋季健康。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以保护胃肠,保护肝脏。适度饮水是秋季润燥、防燥不可少的保养措施。饮水不可少,方法要得当。以少量频饮为佳,不宜暴饮,一次大量饮水,会给胃肠增加负担,引起不适,只有少量慢饮,“润物细无声”才能对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气管起到滋润的作用。

防治“秋燥”养阴益气是关键。养阴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就可以温养肺气,所以秋天应多吃山药、百合、银耳、猪蹄、莲子、藕、梨、枸杞等食物。

猜你喜欢

  • 通气散的功效与作用

    肝气郁结在临床上常见有四类症状。第一,平常的唉声叹气,情绪波动比较大。第二,胸闷,胸胁胀痛,女性同志呢是乳房胀痛。第三,入睡比较困难,并且容易醒,梦多,头胀头疼。第四,嗓子里面总感觉到有异物,四肢沉重,乏力等等。出现了以上四种症状该怎么办呢

  • 木香顺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这个木香顺气丸,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行气化湿,还有健脾和胃这样一个作用。我们都知道脾胃属于三焦当中的中焦,起到一个让浊物下行让清气畅行的作用。但是当湿邪阻滞脾胃以后,中焦交通的功能就被破坏,从而导致浊气不能下行,而有时候反而往上走,就会产生一系

  • 八珍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药,熟地黄,川芎所组成。其中当归能够补血养血,活血通经。川芎呢,是行气养血的一把好手,还有血家之气药的美称,并且它还能够止痛,比如说痛经和常见的一些头痛。白芍呢,它既能柔肝养血,又能平肝止痛,还能收敛肝

  • 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该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并不复杂,只有四味药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方中半夏是化痰的主力军,它性格燥烈,可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通过它的温燥之性来减少湿痰的产生,并且半夏可以把痰湿化开,然后再排出体外。陈皮同样是一味燥湿化痰的

  • “松静自然”是气功的基本要求

    气功锻炼方法多种多样,但都能达到保健的效果。同时,各种气功锻炼方法所遵循的要点也是共同的。掌握气功锻炼的要点,不仅有助于提高气功的质量和效果,还能消除运动员在气功练习中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担忧。气功保健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身心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