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怪招医怪病

怪招医怪病

3年前深秋的一天,75岁的宋阿婆坐着儿子开的小汽车到住在农村的妹妹家走亲戚。本来阿婆就老担心儿子开车出事,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那天更是一坐上车心里就直打鼓,不停地嘱咐“慢点!慢点”!没开到村口,真的出事了。前面来了一群牛,儿子为了躲牛,往外一打方向盘,小车一头钻进了路旁的玉米秸垛。阿婆吓得脸煞白,半天没喘过气来。

过了两天,儿子接到乡下捎来的口信:阿婆病了。儿子急忙赶到乡下,看见近乎奄奄一息的阿婆,着实吓了一大跳??前天来时还好好的,怎么两天功夫变成这样了?忙接回家送到医院。从内科转到外科,从西医转到中医,验了血,查了便,做了心电图、彩超、X光,连CT都做了,什么毛病也没查出来。可阿婆就是不住声地叫唤“疼,疼,疼,疼……”声音响彻整个医院大厅。没法子,医生给注射杜冷丁止疼。一针打进去,医生告诉家属应该暂时不会疼了,可是阿婆还在叫“疼,疼,疼……”5分钟后又注射第二针,针头还没拔出,叫声又响起来了,而且一声高过一声,比快临产的孕妇叫得还凄惨。吓得女儿抱着阿婆哭,儿子揪起了大夫的衣领子:“你们是怎么当医生的?”

住院观察一周后,阿婆的病无一丝好转,儿女们拉着阿婆开始了漫长的寻医看病路:先在沈阳医大瞧专家门诊,什么病也没查出来。又听阿婆的亲家母说长春的白求恩医科大学好,就跑到长春去,结果相同。又听人说,四平医院好,又去四平。有人说河北的大夫能,又转道去了河北。这样折腾了小半年,阿婆的病却越来越重。

阿婆每天定期发作一次,疼起来就在屋里撞墙,几个人都拉不住,不疼的时候和好人没什么区别,能吃又能喝。阿婆每天瞅着墙上的石英钟,指针一到早9点,阿婆马上就在床上打起滚来,一叫就是小半天。阿婆的小孙女每天把止疼针准备好,在9点前1分钟拿在手里。可注射了也不管用。

转眼就过了3年。

今年元旦,阿婆弟弟的孙子结婚,请阿婆去参加婚礼。这天,天下着小雪,依旧是阿婆的儿子开车。乡间的路面很滑,行至离村子不到200米处,前面牛群拦住去路。为躲牛,车轮打滑,整个车子滑下了马路,车身倾斜,阿婆和儿子被困在车厢内。儿子摇开车窗,把老妈从立起的车身中拽了出来,时间是元月一号上午9点。3年前车祸的一幕重现阿婆眼前,阿婆昏倒在雪地上……

阿婆醒来后觉得浑身一阵轻松,看看墙上的石英钟,下午4点了,怎么今天肚子还没疼呢?

从此以后,阿婆再没喊过肚子疼。

【点评】

宋阿婆在一次乘车遇险后,身体长期感到疼痛,各种治疗无效,而在又一次乘车遇险后却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笔者在近30年的工作中也诊治过许多类似的病例。在受到惊吓、生气、事故等各种应激或精神刺激后,有的病人长期出现运动障碍,如说不出话、走不了路,有的病人出现感觉障碍,例如咽部难受、看不清东西、胸疼、头疼等。他们长期就诊于各大城市的各大医院,钱没少花,却检查不出结果,治疗也往往无效。这些人是患的什么怪病呢?

其实,“怪病”一点不怪,它的医学名称为分离(转换)性障碍。像宋阿婆这样只是感觉疼痛的,是其中的一类,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这类患者的特点是:不存在真实的躯体疾病,如宋阿婆一样检查不出毛病;症状往往与某种精神刺激有关;病人常否认疼痛与精神刺激有关,而归咎于症状本身。

这种心理障碍在中西医学已有明确记载。由于发病与个性有关,患者的症状常常反复发作。由于它的诊断、治疗非常复杂,因此需在精神科或临床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猜你喜欢

  • 夏季科学减肥

    小满节气一到,很多人就把减肥列入议事日程。你应该了解如何科学减肥。穴位埋线可减肥。埋线减肥是在传统针灸减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医生判断肥胖的原因,为每个患者设计不同的减肥穴位处方,通过穴位刺激控制食欲异常,提高基本代谢率,调节脏器功能不

  • 肥胖的危害

    一,糖尿病肥胖引起的最常见的是糖代谢异常。体重增加后,脂肪含量增加,胰岛功能相应下降,胰岛素降糖能力下降。因此,身体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补偿这种能力的下降。临床上称这种状态为胰岛素抵抗。当身体的补偿功能不足以弥补这种胰岛素功能下降时,就会引

  • 扁豆花的功效和作用

    扁豆花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物质,其营养价值和饮食价值很高,适量的饮食对自己的健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但扁豆花的效果和作用是什么?1.扁豆花的功效和作用。从扁豆花的性味归经来看,其性寒甘,可入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中暑、

  • 生姜的价值

    姜,也被称为生姜,姜,有独特的辛辣香味,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可以使各种菜肴美味可口,味道香。吃几片姜或放一点姜,可以改善食欲,增加食欲,所以俗话说:米饭不香,吃姜。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和姜酚。它们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能增强和加速血液

  •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

    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热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称为三黄,因为它们都姓黄,但经过仔细研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中医